影像艺术中的形象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5 本章结构图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影像艺术的概念 | 第16-18页 |
2.1.1 影像和影像艺术 | 第16-17页 |
2.1.2 影像艺术的起源发展 | 第17-18页 |
2.1.3 影像艺术的审美特征 | 第18页 |
2.2 形象设计的概念 | 第18-20页 |
2.2.1 形象设计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2 形象设计的特征 | 第19-20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3.1 美学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3.2 视觉设计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4 本章结构图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影像艺术中形象的化妆造型设计 | 第23-32页 |
3.1 化妆造型设计刻画人物形象的要求 | 第23-27页 |
3.1.1 准确性 | 第23-25页 |
3.1.2 体现形象情感 | 第25-26页 |
3.1.3 改变和矫正形象 | 第26-27页 |
3.2 化妆造型对形象设计的作用 | 第27-31页 |
3.2.1 突出形象特征 | 第27-31页 |
3.2.2 提升形象的气质 | 第31页 |
3.3 本章结构图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影像艺术中形象的服装服饰设计 | 第32-51页 |
4.1 服装造型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 第32-44页 |
4.1.1 服装造型对人物形象外形的塑造 | 第32-37页 |
4.1.1.1 服饰对性别的强化 | 第32-34页 |
4.1.1.2 增强年龄差异 | 第34-36页 |
4.1.1.3 表现五官特征 | 第36-37页 |
4.1.2 服装造型对人物形象个性的塑造 | 第37-44页 |
4.1.2.1 反映人物形象性格 | 第37-39页 |
4.1.2.2 衬托形象环境 | 第39-41页 |
4.1.2.3 表现人物心理情绪 | 第41-44页 |
4.2 服装色彩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 第44-50页 |
4.2.1 服装色彩与人物外形 | 第44-47页 |
4.2.1.1 服装色彩与人物肤色 | 第44页 |
4.2.1.2 服装色彩与人物形象发色 | 第44-46页 |
4.2.1.3 服装色彩与人物形象体形体态 | 第46-47页 |
4.2.2 服装色彩对人物形象个性风格的塑造 | 第47-50页 |
4.3 本章结构图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影像艺术衍生品的视觉陈列 | 第51-61页 |
5.1 视觉陈列的概念及其在影像艺术中的作用 | 第51页 |
5.2 影像艺术的衍生品 | 第51-53页 |
5.3 影像艺术衍生品的发展现状 | 第53-56页 |
5.3.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53-54页 |
5.3.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54-56页 |
5.4 视觉陈列对衍生品的作用 | 第56-60页 |
5.5 本章结构图 | 第60-61页 |
第六章 动画影像艺术中的人物形象设计 | 第61-69页 |
6.1 动画形象的特点 | 第61-64页 |
6.1.1 明确的文化定位 | 第61-63页 |
6.1.2 立体的个性表现 | 第63页 |
6.1.3 丰富的视觉特征 | 第63-64页 |
6.2 动画影像艺术中的形象设计特征 | 第64-66页 |
6.2.1 写实类形象特征 | 第64-66页 |
6.2.2 漫画类动画形象特征 | 第66页 |
6.3 动画形象设计中的文化表现力 | 第66-68页 |
6.3.1 动画形象设计与传统文化 | 第66页 |
6.3.2 动画形象设计与民族文化 | 第66-67页 |
6.3.3 动画形象设计中的时代特征 | 第67-68页 |
6.3.3.1 动画形象与媒介形态的关系 | 第67页 |
6.3.3.2 动画形象设计的创意与技术 | 第67-68页 |
6.4 本章结构图 | 第68-6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毕业设计作品集 | 第7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