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场所精神的西安老城区街道空间营造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1 西安的现代化建设第14-15页
        1.1.2 西安老城区的保护与发展第15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7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第17页
    1.4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第17-18页
        1.4.1 研究对象简介第17-18页
        1.4.2 研究范围的界定第18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2页
        1.5.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1.5.2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2页
    1.6 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2-25页
        1.6.1 基本思路第22-23页
        1.6.2 研究方法第23页
        1.6.3 研究框架第23-25页
    1.7 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 理论依据——理论解读、概念解析第26-42页
    2.1 理论解读第26-30页
        2.1.1 场所精神理论第26-27页
        2.1.2 其他相关理论第27-30页
    2.2 概念解析第30-35页
        2.2.1 场所及场所精神第30-31页
        2.2.2 西安老城区第31-32页
        2.2.3 街道及街道空间第32-35页
    2.3 场所与街道空间的关系第35-40页
        2.3.1 场所形成的条件第35-36页
        2.3.2 街道空间特征与场所精神内涵第36-40页
    2.4 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规律探究——西安老城区街道空间的发展演进第42-59页
    3.1 西安城市的历史沿革第42-46页
        3.1.1 西汉时期第42页
        3.1.2 隋唐时期第42-43页
        3.1.3 明清时期第43-45页
        3.1.4 民国时期第45页
        3.1.5 新中国成立后第45页
        3.1.6 改革开放后第45-46页
    3.2 西安老城区街道空间的发展演进分析第46-54页
        3.2.1 西安老城区街道空间的结构形态发展第46-50页
        3.2.2 西安老城区街道的功能变化第50-51页
        3.2.3 西安老城区街道空间的演进机制第51-54页
    3.3 西安老城区街道空间与场所识性的关系研究第54-57页
        3.3.1 街道区位与场所特性第54-55页
        3.3.2 街道功能与空间形态、尺度第55-56页
        3.3.3 历史文脉与街道文化第56页
        3.3.4 街道空间与“社区”特征第56-57页
        3.3.5 街道空间与场所的认同、认知第57页
    3.4 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现状问题——西安老城区街道空间存在问题分析第59-95页
    4.1 西安老城区的街道等级第59-61页
    4.2 西安老城区不同类型的街道现状及评价第61-89页
        4.2.1 西安老城区街道类型第61-65页
        4.2.2 老城区不同类型街道空间的调查研究第65-84页
        4.2.3 老城区不同类型街道空间调研总结及评价第84-89页
    4.3 西安老城区街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89-92页
        4.3.1 街道认同感弱化第89-90页
        4.3.2 街道原住居民缺失第90页
        4.3.3 街道交往场所不足第90-91页
        4.3.4 街道空间环境混乱第91-92页
    4.4 西安老城区街道空间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第92-94页
        4.4.1 现代化的建设忽略人文需求第92-93页
        4.4.2 机动化的发展加大人车矛盾第93页
        4.4.3 城市肌理的变化打破生活网络形态第93页
        4.4.4 生活诉求的提高要求更新街道环境第93-94页
    4.5 小结第94-95页
第五章 场所视角——场所精神影响下西安老城区街道空间特性分析第95-111页
    5.1 西安老城区街道营造中场所精神必要性的分析第95页
    5.2 场所精神影响下西安老城区各类型街道空间的特性分析第95-107页
        5.2.1 场所精神影响下各类型街道的基本特性第96-98页
        5.2.2 场所精神影响下各类型街道的不同特性第98-107页
    5.3 西安老城区街道空间营造原则第107-109页
        5.3.1 街道复合功能与街道历史文化的结合第107-108页
        5.3.2 街道社会结构与空间环境的综合第108页
        5.3.3 街道空间尺度与活动内容的耦合第108-109页
        5.3.4 “历史性”场所与“现代化”场所的融合第109页
    5.4 小结第109-111页
第六章 解决对策——基于场所精神的西安老城区街道空间营造策略第111-127页
    6.1 社会结构的整合第111-113页
        6.1.1 使用对象的构成第112-113页
        6.1.2 延续街道社会组织方式第113页
    6.2 历史文化的延续第113-114页
    6.3 街道功能的定位第114-115页
    6.4 空间结构的建构第115-123页
        6.4.1 街道空间形态第115-118页
        6.4.2 街道空间尺度——街廓比 D/H 分析第118-119页
        6.4.3 街道空间界面第119-122页
        6.4.4 街道交往场所第122-123页
        6.4.5 街道设施第123页
    6.5 商业业态的配置第123-126页
        6.5.1 商业业态及其影响第123-124页
        6.5.2 西安老城区不同类型街道空间中的商业业态配置第124-126页
    6.6 小结第126-127页
结语第127-129页
    研究成果第127-128页
    不足与展望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1页
附录第131-13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56例锁骨下动脉狭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回顾性研究
下一篇:孕早期宫内高雌环境对子代胰岛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