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炼焦化学工业论文--煤的高温干馏论文--化学产品加工论文--沥青加工论文

对煤基沥青中间相形成因素及针状焦结构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15-37页
    1.1 煤沥青第15-18页
        1.1.1 组成及种类第15-17页
        1.1.2 应用第17-18页
    1.2 中间相炭微球的研究第18-28页
        1.2.1 研究历程第18-19页
        1.2.2 MCMB 的制备方法第19-22页
        1.2.3 炭微球的结构和形成机理第22-26页
        1.2.4 中间相炭微球的二次生长第26-27页
        1.2.5 中间相炭微球的应用第27-28页
    1.3 针状焦研究第28-34页
        1.3.1 现状第28-29页
        1.3.2 生产工艺第29-31页
        1.3.3 成焦机理第31-32页
        1.3.4 针状焦的主要性能指标第32-33页
        1.3.5 用途第33-34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34-37页
        1.4.1 研究意义第34-35页
        1.4.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35页
        1.4.3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35-37页
第2章 实验过程第37-47页
    2.1 原料及试剂第37-39页
        2.1.1 原料第37页
        2.1.2 试剂第37-38页
        2.1.3 实验设备及分析仪器第38-39页
    2.2 针状焦的制备过程第39-42页
        2.2.1 预处理第39-41页
        2.2.2 炭化过程第41页
        2.2.3 煅烧第41-42页
    2.3 分析和测试方法第42-47页
        2.3.1 红外光谱分析第42-43页
        2.3.2 热重分析第43页
        2.3.3 X 射线衍射分析第43-44页
        2.3.4 偏光显微镜分析第44-45页
        2.3.5 电化学测试第45页
        2.3.6 扫描电镜分析第45-47页
第3章 炭化条件的选择第47-67页
    3.1 炭化实验过程第47-48页
    3.2 炭化条件对中间相的影响第48-55页
        3.2.1 中间相炭化条件第48-49页
        3.2.2 温度对中间相的影响第49-50页
        3.2.3 保温时间对中间相的影响第50-51页
        3.2.4 压力对中间相的影响第51-53页
        3.2.5 电场对中间相的影响第53-54页
        3.2.6 压力和电场对中间相的影响第54-55页
    3.3 炭化条件对半焦的影响第55-65页
        3.3.1 半焦炭化条件第55页
        3.3.2 温度对半焦的影响第55-56页
        3.3.3 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对半焦的影响第56-63页
        3.3.4 气压和电场对半焦的影响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4章 溶剂预处理的影响第67-81页
    4.1 溶剂预处理原理及过程第67-68页
        4.1.1 溶剂预处理原理第67-68页
        4.1.2 溶剂预处理过程第68页
    4.2 溶剂预处理对原料的影响第68-70页
    4.3 溶剂预处理对半焦的影响第70-72页
    4.4 溶剂预处理对针状焦的影响第72-79页
        4.4.1 溶剂预处理对针状焦结构的影响第72-75页
        4.4.2 溶剂预处理对针状焦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75-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5章 微球晶种对半焦和针状焦结构的影响第81-103页
    5.1 煤沥青中间相的制备第81-82页
        5.1.1 一次中间相小球的制备第81页
        5.1.2 二次、三次、四次中间相沥青的制备第81-82页
    5.2 提取微球对中间相的影响第82-88页
        5.2.1 偏光显微组织分析第82-84页
        5.2.2 FTIR 分析第84-85页
        5.2.3 TG 分析第85-86页
        5.2.4 电化学分析第86-87页
        5.2.5 XRD 分析第87-88页
    5.3 提取微球次数对半焦的影响第88-91页
        5.3.1 偏光显微组织分析第88-89页
        5.3.2 电化学分析第89-91页
    5.4 提取微球对针状焦的影响第91-96页
        5.4.1 针状焦的制备第91页
        5.4.2 针状焦的偏光显微分析第91-92页
        5.4.3 针状焦的 XRD 分析第92页
        5.4.4 针状焦的 SEM 分析第92-93页
        5.4.5 针状焦的电化学分析第93-96页
    5.5 搅拌对半焦的影响第96-99页
        5.5.1 搅拌半焦的制备过程第96页
        5.5.2 搅拌对半焦结构影响第96-98页
        5.5.3 搅拌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98-99页
    5.6 搅拌对针状焦的影响第99-102页
        5.6.1 针状焦的 SEM 分析第99-100页
        5.6.2 针状焦的电化学分析第100-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6章 石墨烯对中间相组织及焦结构的影响第103-121页
    6.1 石墨烯的添加第103页
    6.2 石墨烯加入量对中间相的影响第103-109页
        6.2.1 G 对各向同性和异性 RCTP 中间相结构的影响第103-107页
        6.2.2 中间相 XRD 分析第107-108页
        6.2.3 中间相电化学分析第108-109页
    6.3 石墨烯加入量对半焦的影响第109-114页
        6.3.1 G 对半焦组织结构影响第109-110页
        6.3.2 半焦 XRD 分析第110-111页
        6.3.3 半焦电化学分析第111-114页
    6.4 石墨烯加入量对针状焦的影响第114-119页
        6.4.1 针状焦 XRD 分析第114-115页
        6.4.2 针状焦 SEM 分析第115-116页
        6.4.3 针状焦电化学分析第116-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7章 改性煤沥青第121-149页
    7.1 改性原理及过程第121-122页
        7.1.1 溶剂改性原理第121-122页
        7.1.2 改性过程第122页
    7.2 溴代正丁烷改性煤沥青第122-136页
        7.2.1 溴代正丁烷改性煤沥青的结构第122-127页
        7.2.2 改性对中间相的影响第127-128页
        7.2.3 改性对半焦结构的影响第128-130页
        7.2.4 改性对针状焦结构的影响第130-133页
        7.2.5 改性对针状焦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133-136页
    7.3 溴代正丙烷改性煤沥青的表征第136-148页
        7.3.1 溴代正丙烷改性煤沥青的结构第136-140页
        7.3.2 改性对中间相的影响第140-141页
        7.3.3 改性 CTP 对半焦结构影响第141-143页
        7.3.4 改性对针状焦的影响第143-148页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结论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3页
致谢第163-16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2作为气化剂对煤焦-H2O气化反应的影响机制
下一篇: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结合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