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1 金纳米粒子 | 第12-18页 |
1.1.1 金纳米粒子简介 | 第12页 |
1.1.2 金纳米粒子的性质 | 第12-13页 |
1.1.3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3-14页 |
1.1.4 金纳米粒子的应用 | 第14-17页 |
1.1.5 修饰剂稳定金纳米粒子的机理 | 第17-18页 |
1.2 丝素蛋白 | 第18-24页 |
1.2.1 丝素蛋白的组成 | 第18-19页 |
1.2.2 丝素蛋白的构象 | 第19-20页 |
1.2.3 pH 对丝素蛋白构象转变的影响 | 第20-21页 |
1.2.4 金属离子对丝素蛋白构象转变的影响 | 第21-22页 |
1.2.5 丝素蛋白的应用 | 第22-24页 |
1.3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 | 第24-26页 |
1.3.1 课题的提出 | 第24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的 pH 稳定性研究 | 第26-42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32页 |
2.2.1 原料与试剂 | 第26-2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3 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的制备 | 第28页 |
2.2.4 丝素蛋白稀溶液浓度的测定 | 第28-29页 |
2.2.5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6 Tris-MES 体系下 pH 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页 |
2.2.7 KH_2PO_4-K_2HPO_4缓冲体系下 pH 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8 不同 SF 浓度及不同 AuNPs 浓度对 SF-Au NPs 稳定性的影响实验 | 第31页 |
2.2.9 仪器与表征 | 第31-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2.3.1 低浓度丝素蛋白水溶液浓度-吸光度曲线 | 第32页 |
2.3.2 金纳米粒子与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的表征 | 第32-33页 |
2.3.3 Tris-MES 缓冲体系下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的稳定性 | 第33-35页 |
2.3.4 KH_2PO_4-K_2HPO_4缓冲体系下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的稳定性 | 第35-39页 |
2.3.5 不同 SF 浓度及不同 Au NPs 浓度对 SF-Au NPs 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金属离子种类及浓度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42-56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7页 |
3.2.1 原料与试剂 | 第42-4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3.2.3 再生丝素蛋白稀溶液的制备 | 第43页 |
3.2.4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缓冲液的配制 | 第43页 |
3.2.5 KCl/NaCl 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实验 | 第43-44页 |
3.2.6 MgCl_2/CaCl_2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实验 | 第44页 |
3.2.7 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在 NaCl 溶液中的持久稳定性 | 第44页 |
3.2.8 模拟体液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9 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牛血清白蛋白-金纳米粒子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10 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的冻干-溶解性实验 | 第46页 |
3.2.11 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46页 |
3.2.12 仪器与表征 | 第46-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5页 |
3.3.1 KCl/NaCl 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2 MgCl_2/CaCl_2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3 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在 NaCl 溶液中的持久稳定性表征 | 第50-51页 |
3.3.4 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在模拟体液中的稳定性 | 第51页 |
3.3.5 牛血清白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中的稳定性 | 第51-53页 |
3.3.6 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的冻干-溶解性 | 第53页 |
3.3.7 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直接复合体系的细胞毒性 | 第53-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pH 及金属离子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原位复合体系的影响 | 第56-70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4.2.1 原料与试剂 | 第56-57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4.2.3 再生丝素蛋白稀溶液的制备 | 第57页 |
4.2.4 丝素蛋白原位还原氯金酸制备金纳米粒子 | 第57页 |
4.2.5 pH 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原位体系的影响实验 | 第57页 |
4.2.6 不同浓度 NaCl/KCl 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原位体系的影响实验 | 第57-58页 |
4.2.7 不同浓度 MgCl_2/CaCl_2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原位体系的影响实验 | 第58页 |
4.2.8 仪器与表征 | 第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9页 |
4.3.1 金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 第58-59页 |
4.3.2 Tris-MES 缓冲体系下 pH 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原位体系的影响 | 第59-62页 |
4.3.3 KH_2PO_4-K_2HPO_4缓冲体系下 pH 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原位体系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4 不同浓度的 NaCl 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原位体系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5 不同浓度的 KCl 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原位体系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6 不同浓度的 MgCl_2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原位体系的影响 | 第65-67页 |
4.3.7 不同浓度的 CaCl_2对丝素蛋白-金纳米粒子原位体系的影响 | 第67-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