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回采工作面压力论文

旧采区围岩破坏及应力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6-17页
    1.4 研究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二次回采工作面状况及煤柱逐步破坏理论第19-28页
    2.1 二次回采工作面地质概括第19-21页
        2.1.1 矿井概况第19页
        2.1.2 旧采区岩石力学参数第19-21页
    2.2 旧采区煤层及巷道赋存状况分析第21-23页
        2.2.1 旧采区采煤方法第21-22页
        2.2.2 旧采区煤层现状分析第22-23页
        2.2.3 旧采区巷道现状分析第23页
    2.3 煤柱逐步破坏理论第23-28页
        2.3.1 煤柱承受载荷第24-25页
        2.3.2 煤柱极限强度第25页
        2.3.3 煤柱稳定性安全系数第25-26页
        2.3.4 煤柱塑性区宽度第26-28页
第三章 旧采区围岩赋存状态数值模拟研究第28-50页
    3.1 方案及模型的设计第28-30页
        3.1.1 模型设计第28-29页
        3.1.2 试验方案第29-30页
    3.2 煤柱状态模拟研究结果分析第30-37页
        3.2.1 煤柱稳定性模拟结果及分析第30-34页
        3.2.2 遗留煤柱状态第34-37页
    3.3 围岩赋存影响因素分析第37-46页
        3.3.1 应力、位移影响因素分析第37-41页
        3.3.2 冒落高度影响因素分析第41-44页
        3.3.3 应力、位移与冒落高度、煤柱稳定的关系第44-46页
    3.4 旧采巷道状态分析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50页
第四章 旧采区二次掘进巷道围岩状态数值模拟研究第50-68页
    4.1 模型方案第50-51页
    4.2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1-65页
        4.2.1 工作面状态分析第51-58页
        4.2.2 应力、位移分析第58-65页
    4.3 本章小结第65-68页
第五章 旧采区二次回采工作面顶煤初次来压规律数值模拟研究第68-106页
    5.1 实验模拟方案第68-69页
    5.2 初次来压理论计算分析第69-71页
    5.3 正常回采初次来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71-75页
        5.3.1 正常回采初次来压时破坏过程分析第71-74页
        5.3.2 正常回采初次来压时应力分析第74-75页
    5.4 二次回采顶煤初次来压规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75-103页
        5.4.1 二次回采初次来压时破坏过程分析第75-98页
        5.4.2 二次回采初次来压时应力分析第98-103页
    5.5 本章小结第103-10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6-110页
    6.1 结论第106-107页
    6.2 展望第107-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生态视域下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影响因素研究--以黄山毛峰为例
下一篇:茶树橙花叔醇合成酶基因的催化功能、时空表达及其调控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