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科学研究工作论文

基于专利申请与转化的我国高校科研效率提升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引言第13-18页
    (一) 选题依据第13-14页
        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2. 选题意义第14页
    (二) 研究综述第14-15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三) 研究方案第15-18页
        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3. 研究重点及创新点第17-18页
一、高校专利申请与转化的相关理论第18-23页
    (一) 高校专利的基本概念第18-20页
        1. 专利的概念和种类第18-19页
        2. 高校专利申请与授权第19页
        3. 高校专利转化及转化率第19-20页
    (二) 高校专利转化的模式第20-21页
        1. 校企合作模式第20页
        2. 专利技术孵化模式第20页
        3. 中介服务模式第20-21页
        4. 产学研合作转化模式第21页
    (三) 高校专利申请与转化的科研效率分析第21-23页
        1. 专利申请与转化和科研效率的关系第21-22页
        2. 专利申请与转化对科研效率的影响第22-23页
二、我国高校专利申请与转化的现状分析第23-31页
    (一) 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现状第23-27页
        1. 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的分析第23-24页
        2. 我国高校专利授权量的分析第24-27页
    (二) 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分析第27-31页
        1. 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的整体分析第27-28页
        2. 不同类型高校专利转化情况分析第28-31页
三、影响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的因素第31-39页
    (一) 我国政府的因素第31-33页
        1. 相关法律的不配套第31-32页
        2. 相关政策的导向不合理第32-33页
        3. 资金的投入不明确第33页
    (二) 我国高校的因素第33-35页
        1. 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第33页
        2.“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第33-34页
        3. 学科重视度的偏离第34页
        4. 专利转化评价体系的弊端第34-35页
        5. 专利转化激励制度的漏洞第35页
    (三) 我国社会企业的因素第35-36页
        1. 思想观念的差别第35-36页
        2. 市场化的风险第36页
        3. 后续研发动力不足第36页
    (四) 我国中介机构的因素第36-37页
        1. 中介平台尚不完善第36-37页
        2. 中介机构服务较为单一第37页
        3. 转化部门专业人才不足第37页
    (五) 我国高校科研人员的因素第37-39页
        1. 科学精神的迷失第37-38页
        2. 个人主义较重第38页
        3. 转化动力不足第38-39页
四、部分发达国家高校专利转化的模式研究第39-46页
    (一) 美国高校专利转化的机构模式第39-42页
        1. 高校专利转化办公室第39-41页
        2. 高校科技园第41-42页
    (二) 日本高校专利转化的典型模式——TLO第42-46页
        1. TLO含义及概况第43页
        2. TLO推动日本大学技术转化的发展情况第43-44页
        3. TLO运营机制第44-46页
五、提升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及科研效率的相关对策第46-56页
    (一) 我国政府的相关策略第47-48页
        1. 完善相关法律及政策第47页
        2. 明确资金投入方向第47页
        3. 引入风险投资机制第47-48页
    (二) 我国高校的相关策略第48-51页
        1. 改善高校的教育理念第48-49页
        2. 破除“官本位”思想的牢笼第49页
        3. 加强对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视度第49页
        4. 建立高校科研评价的长期考核机制第49-50页
        5. 完善高校专利转化激励制度第50-51页
        6. 拓展专利转化的融资平台第51页
    (三) 我国企业的相关策略第51-52页
        1. 改变现有思想观念第51-52页
        2. 增强风险承担能力第52页
        3.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第52页
    (四) 我国专利转化中介机构的相关策略第52-54页
        1. 扩展高校专利转化服务平台第52-53页
        2. 加强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建设第53-54页
        3. 培养和引进专利转化的专业人才第54页
    (五) 我国高校科研人员的相关策略第54-56页
        1. 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第54-55页
        2. 鼓励科研团队的建设第55页
        3. 提高内心的转化动力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第59-62页
后记第6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蛋白日粮蛋氨酸水平对肉鸡氮代谢及肌肉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中国西门塔尔牛DHCR24基因多态性及与肉质和胴体性状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