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

节理岩体强度特征及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3-27页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2页
        1.2.1 试验方法第14-16页
        1.2.2 经验方法第16-18页
        1.2.3 反分析方法第18-19页
        1.2.4 数值模拟试验第19-22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2-23页
        1.3.1 研究目标第22-23页
        1.3.2 研究内容第23页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第23-27页
        1.4.1 研究方案第23-24页
        1.4.2 技术路线第24-27页
2 节理岩体参数敏感性分析第27-53页
    2.1 离散元基本原理及软件简介第27-36页
        2.1.1 离散单元法的单元模型第27-28页
        2.1.2 离散单元法的求解方法第28-30页
        2.1.3 三维离散单元计算程序第30-36页
    2.2 网格尺寸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第36-39页
    2.3 加载速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第39-40页
    2.4 物理力学指标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第40-51页
        2.4.1 影响节理岩体强度的因素第40页
        2.4.2 计算模型第40-41页
        2.4.3 单节理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参数敏感性分析第41-51页
    2.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3 节理岩体强度确定方法研究第53-69页
    3.1 总体思路第53页
    3.2 节理岩体地质模型的构建第53-59页
        3.2.1 岩体结构面的现场调查方法第53-54页
        3.2.2 结构面的分组调查第54页
        3.2.3 结构面的间距确定第54-55页
        3.2.4 结构面的迹长确定第55-58页
        3.2.5 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第58-59页
    3.3 节理岩体试样的制备方法研究第59-64页
        3.3.1 概述第59页
        3.3.2 第一次现场取样第59-63页
        3.3.3 取样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第63-64页
    3.4 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研究第64-67页
        3.4.1 岩石计算参数的确定第64页
        3.4.2 结构面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第64-67页
    3.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4 结构面的抗剪强度特征研究第69-97页
    4.1 结构面类型第69-72页
        4.1.1 结构面的地质成因类型第69-71页
        4.1.2 结构面力学成因类型第71页
        4.1.3 结构面结合特征类型第71-72页
    4.2 结构面抗剪强度的研究现状第72-76页
        4.2.1 平直、无充填结构面的抗剪强度第72-73页
        4.2.2 不规则、无充填结构面的抗剪强度第73-74页
        4.2.3 充填结构面的抗剪强度第74-76页
    4.3 无充填贯通结构面抗剪强度计算方法及尺寸效应研究第76-89页
        4.3.1 尺寸效应研究现状第76页
        4.3.2 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第76-80页
        4.3.3 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分析第80-83页
        4.3.4 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尺寸效应研究第83-89页
    4.4 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各向异性研究第89-94页
        4.4.1 概述第89页
        4.4.2 三维结构面抗剪强度方向性研究第89-94页
    4.5 本章小结第94-97页
5 节理岩体强度的各向异性特征研究第97-117页
    5.1 研究现状第97-98页
    5.2 单节理的各向异性特征第98-108页
        5.2.1 单节理岩体强度理论第98-100页
        5.2.2 单结构面岩体强度各向异性数值模拟第100-108页
    5.3 多节理的各向异性特征第108-114页
        5.3.1 多条节理第108-112页
        5.3.2 2组结构面不同条数第112-114页
    5.4 本章小结第114-117页
6 节理岩体的表征体单元确定第117-135页
    6.1 研究现状第117-120页
        6.1.1 岩块的尺寸效应第117-118页
        6.1.2 结构面的尺寸效应第118-119页
        6.1.3 岩体表征体元研究现状第119-120页
    6.2 岩块及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指标确定第120-125页
        6.2.1 岩块的物理力学指标第120-123页
        6.2.2 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指标第123-125页
    6.3 贯通节理的表征体单元第125-131页
        6.3.1 含一组结构面岩体的表征体单元第125-128页
        6.3.2 多组规则贯通节理的表征体单元第128-130页
        6.3.3 多组非规则贯通节理的表征体单元第130-131页
    6.4 非贯通节理的表征体单元第131-132页
    6.5 确定岩块尺寸效应的方法研究第132页
    6.6 本章小结第132-135页
7 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方法及物理力学指标确定第135-157页
    7.1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概述第135-136页
        7.1.1 分级方法第135-136页
        7.1.2 存在问题及研究的必要性第136页
    7.2 岩质围岩亚级分级的确定第136页
    7.3 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物理力学指标确定第136-155页
        7.3.1 概述第136-137页
        7.3.2 岩质围岩数值模拟试验条件第137-139页
        7.3.3 岩质围岩数值模拟试验过程第139页
        7.3.4 岩质围岩数值模拟试验分组第139-147页
        7.3.5 围岩物理力学参数试验结果第147-155页
        7.3.6 岩质亚级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取值第155页
        7.3.7 与规范值的比较第155页
    7.4 本章小结第155-157页
8 工程应用第157-165页
    8.1 工程概况第157-158页
        8.1.1 概况第157页
        8.1.2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第157-158页
    8.2 现场地质调查第158页
    8.3 岩块及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指标确定第158-161页
        8.3.1 岩块的物理力学指标第158-160页
        8.3.2 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指标第160-161页
    8.4 含一条节理的岩体抗压强度试验验证第161-162页
        8.4.1 室内试验第161-162页
        8.4.2 数值试验第162页
        8.4.3 结果分析第162页
    8.5 岩体的表征体元确定第162-163页
    8.6 岩体的物理力学指标第163-164页
    8.7 本章小结第164-165页
9 结论与不足第165-167页
    9.1 主要结论第165-166页
    9.2 不足及展望第166-167页
论文创新点第167-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5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75-17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磁发射中枢轨接触界面金属液化层特性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下一篇:无线自动售货机运营支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