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钢论文--钢的组织与性能论文

汽车用低碳δ铁素体钢组织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高强度先进汽车用钢现状第11-13页
    1.3 国内外第三代汽车用钢研究进展第13-16页
    1.4 第三代先进汽车用钢的组织和性能特点第16-18页
        1.4.1 第三代先进汽车用钢的组织特点第16-17页
        1.4.2 第三代先进汽车用钢的性能特点第17-18页
    1.5 钢的强性与塑性机理第18-19页
        1.5.1 钢的强性机理第18-19页
        1.5.2 钢的塑性机理第19页
    1.6 δ 铁素体钢第19-20页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20-22页
2. 实验方案与实验设备第22-30页
    2.1 试验钢成分设计第22-23页
    2.2 试验钢生产工艺第23-30页
        2.2.1 试验钢的熔炼第23页
        2.2.2 试验钢热轧工艺制定第23页
        2.2.3 低碳高强 δ 铁素体钢相变点计算第23-24页
        2.2.4 试验钢热处理工艺的制定第24页
        2.2.5 力学性能实验第24-27页
        2.2.6 组织形貌分析第27-30页
3. 热轧低碳高强 δ 铁素体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析出物第30-36页
    3.1 热轧低碳高强 δ 铁素体钢微观组织第30-32页
        3.1.1 金相、激光共聚焦(CLSM)观察第30-31页
        3.1.2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第31页
        3.1.3 断口组织观察第31-32页
    3.2 热轧低碳高强 δ 铁素体钢力学性能第32-33页
    3.3 XRD测残余奥氏体量第33-34页
    3.4 热轧低碳高强 δ 铁素体钢的析出物第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4. 退火温度对热轧低碳高强 δ 铁素体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第36-46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退火温度对微观组织的影响第36-41页
        4.2.1 金相、激光共聚焦(CLSM)组织观察第36-37页
        4.2.2 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第37-41页
    4.3 退火温度对热轧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1-43页
    4.4 不同退火温度试验钢的残余奥氏体量第43-44页
    4.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5. 退火时间对热轧低碳高强 δ 铁素体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第46-57页
    5.1 引言第46页
    5.2 退火保温时间对微观组织的影响第46-52页
        5.2.1 金相、激光共聚焦(CLSM)组织观察第46-48页
        5.2.2 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第48-52页
    5.3 退火温度对热轧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2-54页
    5.4 不同退火温度试验钢的残余奥氏体量第54-55页
    5.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6. 热轧低碳高强 δ 铁素体钢强塑性机理探究第57-61页
    6.1 热轧低碳高强 δ 铁素体钢力学形变研究第57页
    6.2 热轧低碳高强 δ 铁素体钢强性机理研究第57-58页
    6.3 热轧低碳高强 δ 铁素体钢塑性机理研究第58-61页
7.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跟骨骨折术后疗效分析
下一篇: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