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某支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项目背景 | 第10-11页 |
1.2 银行办公自动化在我国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1.3 办公自动化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第14-23页 |
2.1 .NET框架 | 第14-15页 |
2.1.1.NET框架组成 | 第14-15页 |
2.1.2.NET框架的特色 | 第15页 |
2.2 设计技术与语言 | 第15-16页 |
2.2.1 ASP.NET技术 | 第15-16页 |
2.2.2 C | 第16页 |
2.3 B/S软件体系结构 | 第16-18页 |
2.3.1 B/S架构概述 | 第16-17页 |
2.3.2 B/S架构特点 | 第17-18页 |
2.4 数据库技术 | 第18-19页 |
2.4.1 数据库设计特点 | 第18页 |
2.4.2 数据库设计基本步骤 | 第18-19页 |
2.5 MVC技术介绍 | 第19-21页 |
2.6 工作流技术 | 第21-2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系统分析 | 第23-30页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3.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第23页 |
3.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3.1.3 操作的可行性分析 | 第24页 |
3.1.4 时间可行性的分析 | 第24页 |
3.2 项目概述 | 第24-26页 |
3.2.1 系统要求实现的目标 | 第24-25页 |
3.2.2 用户特点 | 第25页 |
3.2.3 一般约束 | 第25-26页 |
3.3 需求分析 | 第26-29页 |
3.3.1 性能要求 | 第26页 |
3.3.2 其它性质的要求 | 第26-27页 |
3.3.3 功能需求分析 | 第27-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0-56页 |
4.1 系统设计的原则 | 第30页 |
4.2 系统的架构设计 | 第30-32页 |
4.3 系统接口设计 | 第32-33页 |
4.3.1 用户接口设计 | 第32页 |
4.3.2 外部接口设计 | 第32页 |
4.3.3 内部接口设计 | 第32-33页 |
4.4 功能模块设计 | 第33-39页 |
4.4.1 我的办公桌管理模块 | 第33-35页 |
4.4.2 公共事务模块 | 第35-36页 |
4.4.3 信息交流模块 | 第36页 |
4.4.4 会议管理模块 | 第36页 |
4.4.5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 第36-37页 |
4.4.6 系统管理模块 | 第37-39页 |
4.4.7 附件程序模块 | 第39页 |
4.5 数据库设计 | 第39-43页 |
4.5.1 概述 | 第39页 |
4.5.2 E-R图设计 | 第39-40页 |
4.5.3 部分数据表设计 | 第40-43页 |
4.6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43-53页 |
4.6.1 编码程序的流程 | 第43-45页 |
4.6.2 登录功能的实现 | 第45-48页 |
4.6.3 工作日志功能的实现 | 第48-50页 |
4.6.4 日程安排功能的实现 | 第50-51页 |
4.6.5 公共资源管理功能的实现 | 第51页 |
4.6.6 公告管理功能的实现 | 第51-52页 |
4.6.7 用户管理功能的实现 | 第52-53页 |
4.7 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第53-55页 |
4.7.1 设计原则及方法 | 第53-54页 |
4.7.2 系统角色管理流程 | 第54-5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系统的部署安装及运行 | 第56-65页 |
5.1 系统的部署 | 第56页 |
5.2 系统调试 | 第56-59页 |
5.2.1 调试的总体步骤和方法 | 第57-58页 |
5.2.2 整个系统的调试结果 | 第58-59页 |
5.3 系统功能测试 | 第59-63页 |
5.3.1 测试环境 | 第59页 |
5.3.2 测试方法 | 第59-60页 |
5.3.3 登录功能测试 | 第60页 |
5.3.4 角色管理功能测试 | 第60-61页 |
5.3.5 公共资源管理功能测试 | 第61页 |
5.3.6 组织机构信息管理功能测试 | 第61-62页 |
5.3.7 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功能测试 | 第62页 |
5.3.8 考勤管理功能测试 | 第62-63页 |
5.4 系统性能测试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