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金属玻璃概述 | 第13-14页 |
·什么是金属玻璃 | 第13页 |
·金属玻璃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金属玻璃的形成 | 第14-17页 |
·金属玻璃的形成机制 | 第14-16页 |
·金属玻璃形成的经验原则 | 第16页 |
·玻璃形成能力判据 | 第16-17页 |
·金属玻璃的结构与性能 | 第17-21页 |
·金属玻璃的结构 | 第17-20页 |
·金属玻璃的性能 | 第20-21页 |
·金属玻璃的制备 | 第21-23页 |
·电弧熔炼 | 第21页 |
·水冷铜模吸铸法 | 第21-22页 |
·单铜辊甩带法 | 第22-23页 |
·铜模吹铸法 | 第23页 |
·水淬法 | 第23页 |
·金属玻璃表征方法 | 第23-25页 |
·金属玻璃结构表征 | 第23-24页 |
·金属玻璃热力学性能表征 | 第24页 |
·金属玻璃的力学性能表征 | 第24页 |
·金属玻璃的耐腐蚀性能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微量添加元素对金属玻璃形成以及性能影响 | 第25-26页 |
·金属玻璃的腐蚀行为 | 第26-27页 |
·本论文的立体依据和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微合金化对锆基块体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9-45页 |
·引言 | 第29页 |
·实验 | 第29-30页 |
·样品制备 | 第29-30页 |
·样品表征 | 第30页 |
·压缩试验 | 第3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44页 |
·微合金化Si | 第30-33页 |
·微合金化Sn | 第33-36页 |
·微合金化Ni | 第36-38页 |
·微合金化Nb | 第38-41页 |
·微合金化Ti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微合金化法提高锆基块体非晶合金耐腐蚀性能研究 | 第45-66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实验 | 第46-47页 |
·样品制备和表征 | 第46页 |
·腐蚀试验 | 第46-4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64页 |
·微合金化Nb | 第47-51页 |
·微合金化Ti | 第51-55页 |
·微合金化V | 第55-58页 |
·微合金化Ni | 第58-61页 |
·微合金化Hf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锆基块体非晶合金的氧化行为以及氧化层性质对耐腐蚀性的影响 | 第66-91页 |
·引言 | 第66-67页 |
·实验 | 第67-68页 |
·样品制备 | 第67页 |
·退火实验 | 第67页 |
·样品表征 | 第67页 |
·腐蚀试验 | 第67-68页 |
·氧化膜结合力测定以及压缩试验 | 第68页 |
·实验结果 | 第68-89页 |
·Zr_(64)Cu_(16)Ni_(10)Al_(10)非晶合金的氧化行为以及氧化膜对腐蚀和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68-80页 |
·Zr_(46)Cu_(37.6)Ag(8.4)Al_8非晶合金的氧化行为以及氧化膜对耐腐蚀性的影响 | 第80-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五章 轧制对金属玻璃耐腐蚀性的影响以及点蚀在剪切带上优先发生的机理 | 第91-108页 |
·引言 | 第91-92页 |
·实验 | 第92-93页 |
·样品制备 | 第92页 |
·轧制 | 第92页 |
·腐蚀试验 | 第92页 |
·退火实验 | 第92页 |
·电化学抛光 | 第92-93页 |
·样品表征 | 第93页 |
·实验结果 | 第93-105页 |
·样品轧制后的形貌变化 | 第93-94页 |
·样品轧制对锆基非晶合金在不同溶液中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94-97页 |
·轧制态样品剪切带与点蚀发生位置的关系 | 第97-100页 |
·退火处理后,轧制态样品剪切带与点蚀发生位置的关系 | 第100-102页 |
·电化学抛光处理后,轧制态样品点蚀发生行为 | 第102-104页 |
·退火处理和电化学抛光处理对轧制态锆基合金极化行为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05-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108-110页 |
·结论 | 第108-109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6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126-128页 |
作者简历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