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课题的来源 | 第13页 |
1.2 螺旋埋弧焊管工艺介绍 | 第13-15页 |
1.3 钢管的切割方法 | 第15-18页 |
1.3.1 常用的钢管切割方式的比较 | 第15-16页 |
1.3.2 传统螺旋钢管切割方法和优缺点 | 第16-18页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第2章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21-37页 |
2.1 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2.2 切管车部分 | 第22-27页 |
2.2.1 切管车运行原理 | 第22-23页 |
2.2.2 切管车电机的参数计算 | 第23-25页 |
2.2.3 切管车运动控制 | 第25-27页 |
2.3 夹持环部分 | 第27-29页 |
2.3.1 夹持环整体结构 | 第27-28页 |
2.3.2 夹持单元机构 | 第28-29页 |
2.4 切管车机架结构 | 第29-31页 |
2.5 切割环结构部分 | 第31-35页 |
2.5.1 等离子割把部分 | 第31-32页 |
2.5.2 等离子电源、气源部分 | 第32-35页 |
2.6 输出辊道设计 | 第35-3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电气系统设计 | 第37-55页 |
3.1 PLC部分 | 第37-44页 |
3.1.1 PLC的基本结构 | 第37-38页 |
3.1.2 STEP7的硬件组态设计 | 第38-40页 |
3.1.3 西门子无线通讯部分设计 | 第40-42页 |
3.1.4 控制系统PROFIBUS结构方案的选择 | 第42-44页 |
3.2 驱动部分设计 | 第44-47页 |
3.2.1 驱动电机的类型的选择 | 第44-45页 |
3.2.2 驱动系统的选择 | 第45-47页 |
3.3 驱动及电机配置 | 第47-50页 |
3.4 切割部分设计 | 第50-53页 |
3.4.1 切割方式的确定 | 第50-51页 |
3.4.2 本系统切割方案的确定 | 第51-52页 |
3.4.3 等离子切割机的选择 | 第52页 |
3.4.4 等离子切割机信号的交互 | 第5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PLC的程序结构及设计 | 第55-69页 |
4.1 程序整体部分设计 | 第55-58页 |
4.2 切管车运动部分程序设计 | 第58-61页 |
4.3 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61-62页 |
4.4 自动切割系统设计 | 第62-64页 |
4.5 运管系统自动对中程序设计 | 第64-67页 |
4.5.1 钢管自动对中的原理 | 第64页 |
4.5.2 钢管对中计算方法 | 第64-65页 |
4.5.3 钢管自动对中程序设计 | 第65-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人机界面的设计 | 第69-81页 |
5.1 WINCC Flexible简介 | 第69-70页 |
5.2 WINCC Flexible项目 | 第70-73页 |
5.2.1 创建一个WINCC Flexible项目 | 第70页 |
5.2.2 WINCC Flexible项目视图 | 第70-73页 |
5.3 系统的界面设计 | 第73-76页 |
5.3.1 设备的整体画面设计 | 第73-74页 |
5.3.2 系统操作界面 | 第74-76页 |
5.3.3 面板配置 | 第76页 |
5.4 触摸屏变量生成及其属性定义 | 第76-78页 |
5.5 WINCC Flexible的配方功能 | 第78-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总结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附录:系统工作图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