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中古51-塔中16井区良里塔格组储层特征描述及评价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前言第7-13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1 礁滩体研究现状第8页
        1.2.2 储层识别研究现状第8-9页
        1.2.3 储层评价研究现状第9页
        1.2.4 储层控制因素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量第10-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主要工作量第11-12页
    1.4 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2-13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3-25页
    2.1 研究区域构造特征第13-14页
        2.1.1 研究区块位置第13-14页
    2.2 地层划分及特征第14-19页
        2.2.1 良里塔格组小层划分及特征第14-17页
        2.2.2 地层对比第17-19页
    2.3 岩性岩相发育特征第19-25页
        2.3.1 岩石学特征第19页
        2.3.2 沉积相特征第19-22页
        2.3.3 沉积相纵横向发育特征第22页
        2.3.4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第22-25页
第3章 良里塔格组储层特征描述第25-37页
    3.1 储层岩石学及其物性特征第25-27页
        3.1.1 储层岩石学特征分析第25-26页
        3.1.2 常规物性特征描述第26-27页
    3.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第27-35页
        3.2.1 宏观储集空间特征第28-31页
        3.2.2 微观储集空间特征第31-33页
        3.2.3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第33-35页
    3.3 储层类型划分及特征第35-37页
        3.3.1 孔洞型储层第35页
        3.3.2 裂缝型储层第35页
        3.3.3 裂缝一孔洞型储层第35-37页
第4章 储层主控因素分析第37-46页
    4.1 储层主控因素分析第37-46页
        4.1.1 有利岩性和岩相组合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第37-39页
        4.1.2 沉积期后成岩作用改造是储层储集空间的主要原因第39页
        4.1.3 古地貌控制的风化壳岩溶是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第39-41页
        4.1.4 早成岩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形成孔洞型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第41-43页
        4.1.5 多期油气运聚和埋藏溶蚀作用增加了储层的有效储集能力第43-45页
        4.1.6 构造运动期形成的断层及裂缝进一步改善了储层第45-46页
第5章 储层分布预测第46-55页
    5.1 储层评价第46-47页
    5.2 储层纵横向发育特征第47-55页
        5.2.1 储层纵向发育特征第47页
        5.2.2 储层横向发育规律第47-51页
        5.2.3 储层类型厚度分布特点第51-52页
        5.2.4 储层评价预测第52-55页
第6章 结论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图版Ⅰ第61-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控压钻井技术应用研究
下一篇: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P(AM-SA)的合成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