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钛合金包埋渗铝及硅铝共渗层组织结构与高温抗氧化性能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钛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研究第12-14页
        1.2.1 钛合金的高温氧化第12-13页
        1.2.2 钛合金抗氧化性能改善的方法第13-14页
    1.3 钛合金表面抗高温氧化涂层的研究现状第14-22页
        1.3.1 包覆型涂层第15-17页
        1.3.2 扩散型涂层第17-22页
        1.3.3 卤素效应改性层第22页
    1.4 本文的主要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测试方法第24-27页
    2.1 试验用原材料及设备第24-25页
        2.1.1 试验用原材料及化学试剂第24-25页
        2.1.2 试验用仪器设备第25页
    2.2 涂层组织结构及成分分析第25-26页
        2.2.1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25-26页
        2.2.2 扫描电镜(SEM)观察及能谱(EDS)分析第26页
        2.2.3 涂层表面粗糙度测试第26页
    2.3 材料的高温氧化性能测试第26-27页
第3章 TA15钛合金渗铝涂层的制备与表征第27-35页
    3.1 确定渗剂成分第27页
    3.2 供铝剂含量对固体粉末包埋渗铝工艺的影响第27-30页
    3.3 温度及保温时间对固体粉末包埋渗铝工艺的影响第30-32页
    3.4 固体粉末包埋渗铝层的组织形貌表征第32-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硅铝共渗及微弧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与表征第35-54页
    4.1 渗硅涂层的制备与表征第35-38页
        4.1.1 硅粉含量对固体粉末包埋渗硅的影响第35-36页
        4.1.2 渗硅涂层的组织形貌与结构表征第36-37页
        4.1.3 渗硅涂层的抗氧化性能第37-38页
    4.2 硅铝共渗涂层的制备与表征第38-48页
        4.2.1 硅铝共渗层的制备工艺第38-39页
        4.2.2 15%Si+15%Al共渗涂层的制备与表征第39-42页
        4.2.3 10%Si+20%Al共渗涂层的制备与表征第42-45页
        4.2.4 2%Si/5%Si+25%Al共渗涂层的制备与表征第45-48页
    4.3 探索包埋渗及微弧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与表征第48-53页
        4.3.1 渗铝涂层及微弧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与表征第49-51页
        4.3.2 5%硅共渗涂层及微弧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与表征第51-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涂层的高温氧化行为第54-89页
    5.1 TA15合金高温氧化性能第54-59页
        5.1.1 TA15合金高温氧化产物第54-58页
        5.1.2 TA15合金的氧化动力学特征第58-59页
    5.2 渗铝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第59-66页
        5.2.1 渗铝涂层的高温氧化产物第59-65页
        5.2.2 渗铝涂层的氧化动力学特征第65-66页
    5.3 15%Si共渗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第66-70页
        5.3.1 15%Si共渗涂层的高温氧化产物第66-69页
        5.3.2 15%Si共渗涂层的氧化动力学特征第69-70页
    5.4 10%Si共渗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第70-74页
        5.4.1 10%Si共渗涂层的高温氧化产物第70-73页
        5.4.2 10%Si共渗涂层的氧化动力学特征第73-74页
    5.5 2%Si与 5%Si共渗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第74-81页
        5.5.1 2%Si与 5%Si共渗涂层的高温氧化产物第74-79页
        5.5.2 2%Si与 5%Si共渗涂层的氧化动力学特征第79-81页
    5.6 包埋渗及微弧氧化复合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第81-85页
        5.6.1 包埋渗及微弧氧化复合涂层的高温氧化产物第81-84页
        5.6.2 包埋渗及微弧氧化复合涂层的氧化动力学特征第84-85页
    5.7 不同涂层抗氧化性能比较第85-87页
    5.8 包埋渗涂层的高温氧化机理第87页
    5.9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层状结构CaMnO3的制备与热电性能研究
下一篇:酚醛与端羧基丁腈橡胶复合炭化表面改性碳纤维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