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直流输电技术特点 | 第9-11页 |
1.3 国内外VSC-HVDC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VSC-HVDC技术应用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VSC-HVDC输电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 | 第15-31页 |
2.0 引言 | 第15页 |
2.1 VSC-HVDC拓扑及其控制策略 | 第15-19页 |
2.1.1 双端VSC-HVDC拓扑及其控制策略 | 第15-16页 |
2.1.2 多端VSC-HVDC系统拓扑及其控制策略 | 第16-19页 |
2.2 VSC-HVDC输电原理 | 第19-21页 |
2.3 VSC-HVDC运行特性 | 第21-30页 |
2.3.1 VSC-HVDC稳态运行特性 | 第21-23页 |
2.3.2 VSC-HVDC暂态运行特性 | 第23-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功角特性的多端VSC-HVDC潮流计算 | 第31-50页 |
3.0 引言 | 第31页 |
3.1 基于功角特性的交直流系统稳态模型 | 第31-36页 |
3.1.1 直角坐标系下的交流系统稳态模型 | 第32-33页 |
3.1.2 基于功角特性的多端VSC-HVDC稳态模型 | 第33-36页 |
3.2 基于功角特性多端VSC-HVDC的稳态潮流交替迭代方法 | 第36-40页 |
3.2.1 基于功角特性多端VSC-HVDC潮流模型雅克比矩阵修改策略 | 第37页 |
3.2.2 基于功角特性多端VSC-HVDC潮流模型潮流计算迭代初值 | 第37-38页 |
3.2.3 基于功角特性多端VSC-HVDC潮流模型潮流计算收敛判据 | 第38-39页 |
3.2.4 基于功角特性多端VSC-HVDC潮流模型算法整体步骤 | 第39-40页 |
3.3 案例分析 | 第40-48页 |
3.3.1 WSCC-9 节点双端VSC-HVDC系统潮流计算案例 | 第41-45页 |
3.3.2 IEEE57节点多端VSC-HVDC系统潮流计算案例 | 第45-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基于损耗特性的多端VSC-HVDC潮流计算 | 第50-62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基于损耗特性的多端VSC-HVDC潮流模型 | 第50-52页 |
4.3 基于损耗特性多端VSC-HVDC潮流模型交替迭代方法 | 第52-56页 |
4.3.1 VSC站不同控制方式下初值设定及其潮流计算 | 第52-53页 |
4.3.2 基于损耗特性多端VSC-HVDC直流电网越限校验 | 第53-54页 |
4.3.3 基于损耗特性多端VSC-HVDC直流侧网络潮流计算 | 第54页 |
4.3.4 基于损耗特性多端VSC-HVDC算法收敛判据 | 第54-55页 |
4.3.5 基于损耗特性多端VSC-HVDC算法整体实现步骤 | 第55-56页 |
4.4 案例分析 | 第56-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采用下垂控制的多端VSC-HVDC潮流计算 | 第62-83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下垂控制基本原理 | 第62-63页 |
5.3 基于功角特性采用下垂控制的VSC-HVDC系统模型 | 第63-68页 |
5.3.1 基于功角特性采用下垂控制方式下稳态建模 | 第64-65页 |
5.3.2 案例分析 | 第65-68页 |
5.4 基于损耗特性采用下垂控制的VSC-HVDC系统模型 | 第68-75页 |
5.4.1 基于损耗特性采用下垂控制下的稳态建模 | 第68-70页 |
5.4.2 案例分析 | 第70-75页 |
5.5 基于损耗特性采用改进下垂控制的VSC-HVDC系统模型 | 第75-82页 |
5.5.1 变截距直流电压下垂控制算法原理与实现 | 第75-78页 |
5.5.2 自适应下垂控制算法原理与实现 | 第78-8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