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发光 | 第9-11页 |
1.2.1 发光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 第9页 |
1.2.2 发光物质的发光过程 | 第9-11页 |
1.3 稀土元素发光特征 | 第11-14页 |
1.3.1 镝元素的发光特征 | 第12页 |
1.3.2 铕元素的发光特征 | 第12-13页 |
1.3.3 钐元素的发光特征 | 第13-14页 |
1.4 铋元素掺杂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5 钒酸盐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7-19页 |
1.6.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YVO_4:Bi~(3+),Ln~(3+)(Ln=Eu, Dy, Sm)荧光粉的制备与表征 | 第19-23页 |
2.1 实验试剂及药品 | 第19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19页 |
2.3 实验步骤 | 第19-21页 |
2.3.1 高温固相法制备样品的工艺流程 | 第19-20页 |
2.3.2 微波法制备样品的工艺流程 | 第20-21页 |
2.3.3 整理样品 | 第21页 |
2.4 样品的表征 | 第21-23页 |
2.4.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1-22页 |
2.4.2 扫描电镜(SEM) | 第22页 |
2.4.3 光致发光光谱(PL) | 第22页 |
2.4.4 荧光寿命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高温固相法制备YVO_4:Bi~(3+),Ln~(3+)(Ln=Eu, Dy, Sm)荧光粉及性能分析 | 第23-38页 |
3.1 样品制备 | 第23页 |
3.2 物相结构分析 | 第23-25页 |
3.3 YVO_4: Bi~(3+), Ln~(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 第25-34页 |
3.3.1 Bi~(3+)离子最佳掺杂浓度的确定 | 第25-27页 |
3.3.2 YVO_4:Bi~(3+),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 第27-30页 |
3.3.3 YVO_4:Bi~(3+),Dy~(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 第30-32页 |
3.3.4 YVO_4:Bi~(3+),Sm~(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 第32-34页 |
3.4 YVO_4:Bi~(3+),Ln~(3+)(Ln=Eu, Dy, Sm)荧光粉的能量传递过程 | 第34-38页 |
第四章 微波法制备YVO_4:Bi~(3+),Ln~(3+)(Ln=Eu, Dy, Sm)荧光粉及性能分析 | 第38-45页 |
4.1 样品制备 | 第38页 |
4.2 物相结构分析 | 第38-40页 |
4.3 YVO_4:Bi~(3+),Ln~(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分析 | 第40-43页 |
4.3.1 YVO_4:Bi~(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 第40-41页 |
4.3.2 YVO_4:Bi~(3+),Dy~(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 第41页 |
4.3.3 YVO_4:Bi~(3+),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 第41-42页 |
4.3.4 YVO_4:Bi~(3+),Sm~(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 第42-43页 |
4.4 高温固相法与微波法制备荧光粉性能的比较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文献 | 第48-51页 |
发表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