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21-2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3-33页 |
1.1 抗肿瘤药物载体简介 | 第23-26页 |
1.2 多重载药体系 | 第26-27页 |
1.3 阳离子载体和siRNA药物 | 第27-31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多重载药体系PEG-b-P(MEMA-SS-KLAK)-b-PHEMASN38的合成 | 第33-52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40页 |
2.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33-34页 |
2.2.2 测试与表征 | 第34页 |
2.2.3 单体的合成 | 第34-36页 |
2.2.3.1 单体2-(吡啶-2-硫化)乙基甲基丙烯酸酯(DSEMA)的合成 | 第34-35页 |
2.2.3.2 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SN38 (HEMASN38)的合成 | 第35-36页 |
2.2.3.3 单体甲基丙烯酸五氟苯酚酯(MAPFP)的合成 | 第36页 |
2.2.4 聚合物的合成 | 第36-40页 |
2.2.4.1 RAFT反应链转移剂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酸(DDMAT)的合成 | 第36-37页 |
2.2.4.2 大分子链转移剂PEG-DDMAT的合成 | 第37-38页 |
2.2.4.3 三嵌段聚合物PEG-b-P(MEMA-SS-KLAK)-b-PHEMASN38的合成 | 第38-39页 |
2.2.4.4 三嵌段聚合物PEG-b-P(MA-AEMA-KLAK)-b-PHEMASN38的合成 | 第39-4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0页 |
2.3.1 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40-44页 |
2.3.2 链转移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44-46页 |
2.3.3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6-50页 |
2.4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52-67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3.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52-53页 |
3.2.2 测试与表征 | 第53页 |
3.2.3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 第53页 |
3.2.4 siRNA载药胶束的制备及N/P比的测定 | 第53-54页 |
3.2.5 胶束粒径/表面电荷的测定 | 第54页 |
3.2.6 KLAK二级结构的检测 | 第54页 |
3.2.7 胶束稳定性测定 | 第54页 |
3.2.8 胶束对siRNA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3.2.9 药物释放检测 | 第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5页 |
3.3.1 聚合物胶束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征 | 第55-59页 |
3.3.2 siRNA的搭载及搭载后的稳定性 | 第59-61页 |
3.3.3 二硫键对KLAK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61-62页 |
3.3.4 搭载siRNA后PEG-b-P(MEMA-SS-KLAK)-b-PHEMASN38胶束物化性质的变化 | 第62-63页 |
3.3.5 KLAK和SN38的药物释放 | 第63-65页 |
3.4 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细胞实验与评估 | 第67-94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8-72页 |
4.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68页 |
4.2.2 测试与表征 | 第68-69页 |
4.2.3 细胞内吞与胞内分布 | 第69-70页 |
4.2.4 细胞毒性与凋亡检测 | 第70页 |
4.2.5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第70-71页 |
4.2.6 siRNA的内吞与释放检测 | 第71页 |
4.2.7 siRNA的转染效率检测 | 第71-7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2-91页 |
4.3.1 细胞内吞、胶束胞内分布与SN38的胞内释放 | 第72-78页 |
4.3.2 载药胶束的细胞毒性与凋亡诱导 | 第78-82页 |
4.3.3 KLAK对肿瘤细胞线粒体的破坏 | 第82-85页 |
4.3.4 siRNA在MCF-7/ADR胞内的释放 | 第85-88页 |
4.3.5 检测siRNA转染效率 | 第88-91页 |
4.4 小结 | 第91-94页 |
第五章 动物实验与评估 | 第94-112页 |
5.1 引言 | 第9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4-97页 |
5.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94-95页 |
5.2.2 测试与表征 | 第95页 |
5.2.3 小动物肿瘤模型的建立 | 第95页 |
5.2.4 载药胶束的小鼠体内分布 | 第95-96页 |
5.2.5 载药胶束的瘤内分布 | 第96页 |
5.2.6 肿瘤生长抑制实验 | 第96-9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9页 |
5.3.1 预实验——1M-9M的生物分布 | 第97页 |
5.3.2 载药胶束的体内分布 | 第97-104页 |
5.3.3 载药胶束的瘤内分布 | 第104-105页 |
5.3.4 肿瘤抑制实验 | 第105-109页 |
5.4 小结 | 第109-112页 |
第六章 通过PHPMA-(SS)-PDMAEMA-(SS)-PHEMASN38体系研究二硫键位置及还原响应性对药物载体的影响 | 第112-148页 |
6.1 引言 | 第112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12-122页 |
6.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第112-113页 |
6.2.2 测试与表征 | 第113-114页 |
6.2.3 单体的合成 | 第114-115页 |
6.2.3.1 N-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单体的合成 | 第114页 |
6.2.3.2 荧光素单体甲基丙烯酸罗丹明酯(MA-RhoB)的合成 | 第114-115页 |
6.2.3.3 荧光素单体甲基丙烯酸异硫氰酸荧光素酯(MA-FITC)的合成 | 第115页 |
6.2.4 聚合物的合成 | 第115-120页 |
6.2.4.1 双端链转移剂DDMAT-SS-Br的合成 | 第115-116页 |
6.2.4.2 三嵌段聚合物PHPMA-SS-PDMAEMA-PHEMASN38与PHPMA-PDMAEMA-SS-PHEMASN38的合成 | 第116-119页 |
6.2.4.3 聚合物PHEMASN38的合成 | 第119页 |
6.2.4.4 三嵌段聚合物PHPMA-SS-P(DMAEMA-co-MARhoB)-P(HEMASN38-co-MAFITC)与PHPMA-P(DMAEMA-co-MARhoB)-SS-P(HEMASN38-co-MAFITC)的 | 第119页 |
6.2.4.5 双嵌段聚合物P(HPMA-co-MARhoB)-SS-P(HEMASN3 8-co-MAFITC)的合成 | 第119页 |
6.2.4.6 双嵌段聚合物P(HPMA-co-MARhoB)-SS-P(DMAEMA-co-HEMASN38-co-MAFITC)的合成 | 第119-120页 |
6.2.5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120页 |
6.2.6 三嵌段聚合物PHPMA-SS-PDMAEMA-PHEMASN38与PHPMA-PDMAEMA-SS-PHEMASN38胶束的还原响应性检测 | 第120页 |
6.2.7 各胶束的细胞内吞检测 | 第120-121页 |
6.2.8 三嵌段聚合物PHPMA-SS-PDMAEMA-PHEMASN38与PHPMA-PDMAEMA-SS-PHEMASN38的siRNA搭载实验 | 第121页 |
6.2.9 三嵌段聚合物PHPMA-SS-PDMAEMA-PHEMASN38与PHPMA-PDMAEMA-SS-PHEMASN38的细胞毒性检测 | 第121页 |
6.2.10 survivin siRNA的转染效率检测 | 第121-122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22-147页 |
6.3.1 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122-123页 |
6.3.2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123-129页 |
6.3.3 三嵌段聚合物PHPMA-SS-PDMAEMA-PHEMASN38与PHPMA-PDMAEMA-SS-PHEMASN38的胶束制备与二硫键响应性考察 | 第129-133页 |
6.3.4 siRNA搭载效率的考察 | 第133-134页 |
6.3.5 胶束的细胞内吞与细胞内二硫键断裂 | 第134-143页 |
6.3.5 胶束的细胞毒性 | 第143页 |
6.3.6 siRNA在MCF-7细胞中的释放 | 第143-144页 |
6.3.7 survivin siRNA的在MCF-7细胞中的转染效率 | 第144-147页 |
6.4 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2页 |
致谢 | 第162-164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4-166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66-167页 |
附件 | 第167-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