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论文--其他特种性质合金论文

Sm-Mg-Ni系AB3型化合物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6页
    1.1 Ni/MH电池的发展概述第12页
    1.2 Ni/MH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2-14页
    1.3 传统储氢电极合金的开发概况第14-18页
        1.3.1 稀土系AB5型储氢合金第14-15页
        1.3.2 Laves相结构AB2型储氢合金第15页
        1.3.3 钛系AB型储氢合金第15-16页
        1.3.4 镁基A2B型储氢合金第16页
        1.3.5 V基固溶体型储氢合金第16-17页
        1.3.6 稀土系非AB5型储氢合金第17-18页
    1.4 新型R-Mg-Ni系AB_3型超点阵储氢电极合金的开发现状第18-25页
        1.4.1 R-Mg-Ni系AB_3型超点阵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第19-21页
        1.4.2 R-Mg-Ni系AB_3型超点阵化合物的气态吸放氢性能第21-22页
        1.4.3 R-Mg-Ni系AB_3型超点阵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第22-25页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6-33页
    2.1 合金成分设计与样品制备第26-28页
        2.1.1 实验材料第26页
        2.1.2 合金的成分设计第26页
        2.1.3 样品的制备过程第26-28页
    2.2 样品的结构分析第28-29页
        2.2.1 XRD物相分析与Rietveld结构精修第28页
        2.2.2 SEM/EDS分析第28-29页
    2.3 样品的气态储氢性能测定第29-30页
        2.3.1 合金粉末的活化处理第29页
        2.3.2 合金粉末P–C–T曲线的测定第29-30页
    2.4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0-33页
        2.4.1 合金电极片的制备第30页
        2.4.2 电化学性能测试装置第30页
        2.4.3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第30-33页
第三章 退火态SmMgNi_4, Sm_2MgNi_9和SmNi_5化合物的相结构及电化学储氢性能第33-47页
    3.1 合金的相结构第33-37页
    3.2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第37-41页
        3.2.1 充放电活化性能与最大放电容量第37-38页
        3.2.2 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第38-39页
        3.2.3 动电位极化与腐蚀行为第39-40页
        3.2.4 放电曲线第40-41页
    3.3 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第41-45页
        3.3.1 高倍率放电性能第41-44页
        3.3.2 恒电位阶跃与氢扩散系数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铸态Sm_2MgNi_9化合物的相结构及电化学储氢性能第47-61页
    4.1 合金的相结构第47-48页
    4.2 合金的SEM组织与EDS分析第48-50页
    4.3 合金的气态活化性能与P-C-T特性曲线第50-51页
    4.4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第51-55页
        4.4.1 充放电活化性能与最大放电容量第51-52页
        4.4.2 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第52-53页
        4.4.3 动电位极化与腐蚀行为第53-54页
        4.4.4 放电曲线第54-55页
    4.5 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第55-60页
        4.5.1 高倍率放电性能第55页
        4.5.2 电化学反应阻抗第55-57页
        4.5.3 极限电流密度与氢扩散系数第57-59页
        4.5.4 循环伏安曲线第59-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快凝态Sm_2MgNi_9化合物的相结构及电化学储氢性能第61-77页
    5.1 合金的相结构第61-63页
    5.2 合金的SEM组织与EDS分析第63-66页
    5.3 合金的气态P-C-T特性曲线第66-67页
    5.4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第67-70页
        5.4.1 充放电活化性能与最大放电容量第67-68页
        5.4.2 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第68-69页
        5.4.3 动电位极化与腐蚀行为第69-70页
        5.4.4 放电曲线第70页
    5.5 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第70-75页
        5.5.1 高倍率放电性能第70-71页
        5.5.2 电化学反应阻抗第71-72页
        5.5.3 极限电流密度与氢扩散系数第72-74页
        5.5.4 循环伏安曲线第74-75页
    5.6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7-80页
    6.1 退火态AB_3型Sm_2MgNi_9及SmMgNi_4、SmNi_5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第77页
    6.2 铸态AB_3型Sm_2MgNi_9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第77-78页
    6.3 快凝态AB_3型Sm_2MgNi_9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第78-79页
    6.4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91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g含量对Sm-Mg-Ni化合物吸放氢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镍钴铝层状双氢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