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文明观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3 研究不足及发展趋势第19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9-20页
        1.3.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页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0页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0页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20页
    1.5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0-25页
        1.5.1 相关概念第20-24页
        1.5.2 理论基础第24-25页
2 邓小平社会主义文明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第25-33页
    2.1 思想渊源第25-29页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思想第25-26页
        2.1.2 列宁的社会主义文明思想第26-27页
        2.1.3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明思想第27-28页
        2.1.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明思想第28-29页
    2.2 实践基础第29-31页
        2.2.1 中国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宝贵实践第29-30页
        2.2.2 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1992)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第30-31页
    2.3 时代背景第31-33页
        2.3.1 国际背景: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的和平共存第31-32页
        2.3.2 国内背景:社会主义文明内部建设路线的调整第32-33页
3 邓小平社会主义文明观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第33-41页
    3.1 邓小平社会主义文明观的主要内容第33-39页
        3.1.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思想第33-36页
        3.1.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第36-38页
        3.1.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思想第38-39页
    3.2 邓小平社会主义文明观的主要特征第39-41页
        3.2.1 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第39-40页
        3.2.2 整体性和协调性的有机统一第40页
        3.2.3 科学性和开放性的有机统一第40-41页
        3.2.4 民族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第41页
4 邓小平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第41-50页
    4.1 邓小平社会主义文明观的理论贡献第41-43页
        4.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理论第41-42页
        4.1.2 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文明理论第42-43页
        4.1.3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文明理论第43页
        4.1.4 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理论第43页
    4.2 邓小平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实践价值第43-45页
        4.2.1 指导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快速完成工作重心转移第44页
        4.2.2 确保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文明协调发展第44页
        4.2.3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第44-45页
    4.3 邓小平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当代启示第45-50页
        4.3.1 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明需求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的出发点和归宿第45-46页
        4.3.2 实现“两个文明”的协调进步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的内在要求第46页
        4.3.3 坚持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是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的根本要求第46-47页
        4.3.4 全球战略思维是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的外在条件第47-48页
        4.3.5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的根本保证第48页
        4.3.6 社会主义文明取代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习近平党建思想研究
下一篇:习近平廉政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