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一带一路”战略对中欧贸易结构影响分析 | 第17-26页 |
2.1“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原因 | 第17-18页 |
2.1.1 国际经济贸易因素 | 第17页 |
2.1.2 国内经济因素 | 第17-18页 |
2.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贸易结构优化面临的机遇 | 第18-20页 |
2.2.1“一带一路”提供战略基础 | 第18-19页 |
2.2.2“一带一路”提供基础建设支撑 | 第19-20页 |
2.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贸易结构优化面临的挑战 | 第20-26页 |
2.3.1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风险 | 第20-21页 |
2.3.2 欧盟成员国对“一带一路”战略慢热 | 第21页 |
2.3.3 外在因素影响 | 第21-22页 |
2.3.4 中欧贸易发展面临挑战 | 第22-26页 |
第3章 中欧贸易概况及贸易结构演变 | 第26-37页 |
3.1 中欧贸易概况 | 第26-30页 |
3.1.1 中欧贸易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3.1.2 中欧贸易规模呈扩大趋势 | 第27-30页 |
3.2 中欧贸易结构演变 | 第30-37页 |
3.2.1 中欧贸易商品结构演变 | 第30-32页 |
3.2.2 中欧贸易方式结构演变 | 第32-33页 |
3.2.3 中欧贸易模式结构演变 | 第33-37页 |
第4章 中欧贸易结构指数分析与特点 | 第37-48页 |
4.1 中欧贸易结构指数分析 | 第37-43页 |
4.1.1 中欧贸易竞争力指数 | 第37-39页 |
4.1.2 中欧贸易结合度分析 | 第39-41页 |
4.1.3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 第41-43页 |
4.2 中欧贸易结构变动特点 | 第43-48页 |
4.2.1 中对欧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 | 第43-45页 |
4.2.2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低 | 第45-46页 |
4.2.3 中欧贸易结构对中欧贸易影响深刻 | 第46-48页 |
第5章 中欧贸易结构影响因素识别及检验 | 第48-59页 |
5.1 中欧贸易结构优化影响因素识别——引力模型视角 | 第48-51页 |
5.1.1 经济规模影响因素 | 第48-50页 |
5.1.2 对外开放度影响因素 | 第50-51页 |
5.1.3 汇率因素 | 第51页 |
5.2 中欧贸易结构优化影响因素实证检验 | 第51-59页 |
5.2.1 变量的选取 | 第51-52页 |
5.2.2 模型选择 | 第52-58页 |
5.2.3 模型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第6章“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贸易结构优化对策建议 | 第59-66页 |
6.1 合理控制贸易额 | 第59-61页 |
6.1.1 扩大内需,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 | 第59页 |
6.1.2 合理规划外资在华投资 | 第59-60页 |
6.1.3 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60-61页 |
6.2 加强政府间合作 | 第61-63页 |
6.2.1 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 第61页 |
6.2.2 政府主导,企业积极配合 | 第61-63页 |
6.3 加快中国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化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