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柱桥初步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桥梁历史与发展 | 第11-13页 |
1.1.1 梁桥的历史与发展 | 第11-12页 |
1.1.2 拱桥的历史与发展 | 第12页 |
1.1.3 斜拉桥的历史与发展 | 第12-13页 |
1.1.4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 | 第13页 |
1.2 桥梁体系的创新 | 第13-18页 |
1.2.1 桥梁结构体系创新的意义 | 第13页 |
1.2.2 拱桥体系的创新 | 第13-15页 |
1.2.3 斜拉桥体系的创新 | 第15-16页 |
1.2.4 组合体系的创新 | 第16-18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斜柱桥设计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2.1 斜柱桥结构形式及力学原理 | 第19-20页 |
2.1.1 斜柱桥结构形式 | 第19页 |
2.1.2 斜柱桥力学原理 | 第19-20页 |
2.2 斜柱桥索力的初拟和调整 | 第20-22页 |
2.2.1 恒载平衡法索力初拟和调整 | 第20-21页 |
2.2.2 影响矩阵法 | 第21-22页 |
2.3 斜柱桥稳定性分析理论 | 第22-24页 |
2.3.1 概述 | 第22页 |
2.3.2 两类稳定问题 | 第22-23页 |
2.3.3 稳定性分析有限元理论 | 第23-24页 |
2.4 斜柱桥动力分析理论 | 第24-27页 |
2.4.1 概述 | 第24页 |
2.4.2 结构动力分析基本理论 | 第24-25页 |
2.4.3 结构动力响应有限元分析 | 第25-27页 |
2.5 斜柱桥地震响应分析理论 | 第27-29页 |
2.5.1 概述 | 第27页 |
2.5.2 地震反应分析理论方法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斜柱桥关键设计参数研究 | 第29-57页 |
3.1 参数研究 | 第29-30页 |
3.1.1 参数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29页 |
3.1.2 斜柱桥的设计参数 | 第29-30页 |
3.2 水平索分索 | 第30-34页 |
3.2.1 位移影响 | 第31-32页 |
3.2.2 内力影响 | 第32-33页 |
3.2.3 应力影响 | 第33页 |
3.2.4 稳定性影响 | 第33-34页 |
3.3 对称与非对称形式研究 | 第34-38页 |
3.3.1 位移影响 | 第34-36页 |
3.3.2 内力影响 | 第36页 |
3.3.3 应力影响 | 第36-37页 |
3.3.4 稳定性影响 | 第37-38页 |
3.4 斜柱角度参数研究 | 第38-47页 |
3.4.1 位移影响 | 第38-41页 |
3.4.2 内力影响 | 第41-44页 |
3.4.3 应力影响 | 第44-46页 |
3.4.4 稳定性影响 | 第46-47页 |
3.5 拉索间距参数研究 | 第47-55页 |
3.5.1 位移影响 | 第47-50页 |
3.5.2 内力影响 | 第50-52页 |
3.5.3 应力影响 | 第52-54页 |
3.5.4 稳定性影响 | 第54-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斜柱桥模型建立与方案试设计 | 第57-97页 |
4.1 总体方案设计 | 第57-60页 |
4.1.1 基本规范 | 第57页 |
4.1.2 技术指标 | 第57页 |
4.1.3 总体布置 | 第57-60页 |
4.2 各主体结构尺寸拟定 | 第60-63页 |
4.2.1 斜柱、水平索及中间墩尺寸拟定 | 第60-61页 |
4.2.2 纵横梁尺寸拟定 | 第61-62页 |
4.2.3 立柱截面尺寸拟定 | 第62页 |
4.2.4 截面材料及特性 | 第62-63页 |
4.3 建立斜柱桥有限元模型 | 第63-66页 |
4.3.1 有限元法分析步骤 | 第63-64页 |
4.3.2 主体结构和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64-66页 |
4.4 计算荷载及荷载组合 | 第66-67页 |
4.4.1 计算荷载 | 第66页 |
4.4.2 荷载组合 | 第66-67页 |
4.5 静力分析 | 第67-86页 |
4.5.1 计算模型 | 第67-68页 |
4.5.2 索力调整 | 第68-69页 |
4.5.3 静力分析结果 | 第69-86页 |
4.6 斜柱桥动力分析 | 第86-92页 |
4.6.1 斜柱桥自振特性分析 | 第86-88页 |
4.6.2 地震反应分析 | 第88-92页 |
4.7 斜柱桥稳定性计算 | 第92-9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0页 |
5.1 结论 | 第97-98页 |
5.2 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