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贯通同相AT牵引供电系统 | 第10-12页 |
1.3 同相供电系统牵引网馈线保护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2-15页 |
1.3.1 现有牵引供电系统牵引网馈线保护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2页 |
1.3.2 同相供电系统保护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2-13页 |
1.3.3 牵引网行波保护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3-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贯通式同相AT牵引供电系统参数计算和模型建立 | 第17-31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贯通同相AT牵引供电系统结构 | 第17-19页 |
2.3 基于交—直—交变换牵引变电所模型 | 第19页 |
2.4 电力机车模型 | 第19-20页 |
2.5 该系统的容量问题 | 第20-21页 |
2.6 贯通同相AT牵引网的结构及参数计算 | 第21-29页 |
2.6.1 贯通同相AT牵引网的结构、参数 | 第21页 |
2.6.2 贯通同相AT牵引网线路参数的计算 | 第21-2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贯通式同相AT牵引供电系统牵引网行波传播特性 | 第31-47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贯通同相AT牵引网的行波模量分析 | 第31-36页 |
3.2.1 相模变换矩阵的理论推导 | 第31-34页 |
3.2.2 相模变换矩阵的求取 | 第34-35页 |
3.2.3 各模量波速的求取 | 第35-36页 |
3.3 基于EEMD的模量选取方法 | 第36-42页 |
3.3.1 接触网对钢轨短路故障仿真 | 第36-39页 |
3.3.2 接触网对负馈线短路故障仿真 | 第39-40页 |
3.3.3 负馈线对钢轨短路故障仿真 | 第40-42页 |
3.4 牵引供电系统中其他元件对行波传播的影响 | 第42-45页 |
3.4.1 自耦变压器对故障行波传播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2 电力机车对故障行波传播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3 牵引变电所对故障行波传播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4 故障行波在牵引网线路上的传播特性 | 第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基于ESMD和小波模极大值的行波电流极性比较式纵联保护 | 第47-69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行波电流极性比较式纵联保护 | 第47-49页 |
4.3 小波模极大值和ESMD | 第49-55页 |
4.3.1 小波理论及小波模极大值 | 第49-50页 |
4.3.2 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 | 第50-51页 |
4.3.3 仿真验证 | 第51-55页 |
4.4 故障位置对保护原理的影响 | 第55-60页 |
4.4.1 故障位置 | 第55页 |
4.4.2 区内不同故障位置仿真 | 第55-58页 |
4.4.3 区外不同故障位置仿真 | 第58-60页 |
4.5 故障过渡电阻对保护原理的影响 | 第60-65页 |
4.5.1 过渡电阻 | 第60-61页 |
4.5.2 区内不同故障过渡电阻仿真 | 第61-63页 |
4.5.3 区外不同故障过渡电阻仿真 | 第63-65页 |
4.6 故障初始角度对保护原理的影响 | 第65-68页 |
4.6.1 故障初始角度 | 第65页 |
4.6.2 故障初始角度较小时区内外故障仿真 | 第65-67页 |
4.6.3 故障初始角度为0时故障仿真 | 第67-6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论文总结与结论 | 第69-70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项目)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