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密度与施氮量对秋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写说明第11-12页
1.前言第12-16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施氮量、施氮方式对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第13页
        1.2.2 密度对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第13-14页
        1.2.3 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14页
        1.2.4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14页
        1.2.5 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和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第14-15页
    1.3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材料与方法第16-21页
    2.1 试验设计第16-18页
        2.1.1 试验材料第16页
        2.1.2 试验地情况第16-17页
        2.1.3 试验处理第17-18页
        2.1.4 田间管理第18页
    2.2 植株样及土样采集第18-19页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19-20页
        2.3.1 土壤养分第19页
        2.3.2 植株养分第19页
        2.3.3 冠层光分布第19页
        2.3.4 群体形态指标第19-20页
        2.3.5 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第20页
        2.3.6 收获、考种与计产第20页
    2.4 指标计算与数据分析第20-21页
    2.5 数据分析第21页
3.结果与分析第21-42页
    3.1 密度和氮肥互作对秋玉米冠层结构与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第21-28页
        3.1.1 农艺性状第21-23页
        3.1.2 叶面积指数动态第23-24页
        3.1.3 光合势及其分布第24-26页
        3.1.4 冠层透光率第26-28页
    3.2 密度和氮肥对秋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第28-34页
        3.2.1 干物质积累动态第28-31页
        3.2.2 干物质分配第31-33页
        3.2.3 干物质转运第33-34页
    3.3 密度和氮肥对秋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第34-37页
        3.3.1 产量及产量构成第34-35页
        3.3.2 穗部性状第35-37页
    3.4 密度和氮肥对秋玉米氮素积累、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7-42页
        3.4.1 氮素积累动态第37-39页
        3.4.2 氮素转运效率第39-40页
        3.4.3 氮素利用效率第40-42页
4.讨论第42-45页
    4.1 密度和施氮量对秋玉米冠层结构与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第42-43页
    4.2 密度和施氮量对秋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第43-44页
    4.3 密度和施氮量对秋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第44页
    4.4 密度和施氮量对秋玉米氮素积累、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第44-45页
5.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磷钾肥互作协调油菜产量与抗倒性机理研究
下一篇:玉—稻轮作系统晚稻育秧栽插方式及玉米秸秆还田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