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动态评述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1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结构和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基本结构 | 第12-13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3-24页 |
| ·资源优势论 | 第13-15页 |
| ·绝对优势论和比较优势论 | 第13页 |
| ·资源禀赋论 | 第13-14页 |
| ·大宗产品理论 | 第14页 |
| ·小结 | 第14-15页 |
| ·"资源诅咒"理论 | 第15-20页 |
| ·"资源诅咒"理论的经典模型 | 第15-16页 |
| ·"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 | 第16-20页 |
|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 ·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 第20-21页 |
| ·区域创新理论 | 第21-24页 |
| 第3章 山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现实分析 | 第24-48页 |
| ·山西经济发展概述 | 第24-28页 |
| ·改革开发以来山西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 | 第24-27页 |
| ·山西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 第27-28页 |
| ·山西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41页 |
| ·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经济发展不足 | 第29-30页 |
| ·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 第30-32页 |
| ·易受煤炭产业影响,经济波动强度较大 | 第32-33页 |
| ·煤炭产业异常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33-40页 |
| ·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 | 第40-41页 |
|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 | 第41页 |
| ·山西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 ·政策导向与角色定位 | 第42页 |
| ·资源转移效应,限制制造业的发展 | 第42-43页 |
| ·资源产业的特殊性 | 第43页 |
| ·资源主导的产业结构制约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科技能力的提升 | 第43-44页 |
| ·外部环境恶化促使资本外流 | 第44页 |
| ·小结 | 第44页 |
| ·山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优势分析 | 第44-48页 |
| ·优势条件分析 | 第44-45页 |
| ·机遇分析 | 第45-48页 |
| 第4章 山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与对策 | 第48-61页 |
| ·国内外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模式研究 | 第48-51页 |
| ·替代模式 | 第48-49页 |
| ·纵向延伸模式 | 第49页 |
| ·多元复合模式 | 第49-51页 |
| ·山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 | 第51-54页 |
| ·山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选择 | 第54-56页 |
| ·山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目标 | 第54页 |
| ·山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步骤 | 第54-56页 |
| ·山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主要措施 | 第56-61页 |
| ·做大做强煤炭能源产业,实现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 | 第56-57页 |
| ·发展新兴非煤产业,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 第57-58页 |
| ·实施和强化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支持政策体系 | 第58-61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 ·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