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传统化学分析方法 | 第13-15页 |
1.2.1 传统水分含量的测量方法 | 第13页 |
1.2.2 传统蛋白质含量的测量方法 | 第13-15页 |
1.2.3 其他组成成分的测定方法 | 第15页 |
1.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 第15-27页 |
1.3.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简介 | 第15-17页 |
1.3.2 近红外光谱的原理及信息 | 第17页 |
1.3.3 样品的收集与代表性样品的选择 | 第17-18页 |
1.3.4 近红外光谱仪及光谱采集方法的选择 | 第18-20页 |
1.3.5 化学计量学方法 | 第20-26页 |
1.3.6 近红外光谱模型的评价参数 | 第26-27页 |
1.4 近红外光谱在单粒种子方面的应用 | 第27-28页 |
1.5 本研究的成果和创新之处 | 第28-29页 |
第2章 单粒糙米水分定量模型的建立和优化 | 第29-37页 |
2.1 背景介绍 | 第29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9-31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2.3.1 建立单粒糙米水分模型 | 第31-32页 |
2.3.2 BiPLS变量选择 | 第32-33页 |
2.3.3 UVE变量选择以及UVE-SPA变量优化 | 第33-35页 |
2.3.4 单粒糙米水分特征波段选取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建立单粒糙米和种子蛋白质定量模型 | 第37-52页 |
3.1 背景介绍 | 第3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1页 |
3.3.0 米粉的蛋白质模型 | 第39-42页 |
3.3.1 糙米的近红外光谱特点 | 第42-43页 |
3.3.2 建立单粒糙米蛋白质模型 | 第43-46页 |
3.3.3 水稻种子的近红外光谱特点 | 第46-48页 |
3.3.4 建立单粒水稻种子蛋白质模型 | 第48-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低温等离子体对水稻糙米生长活力的影响及NIR光谱分析 | 第52-61页 |
4.1 背景介绍 | 第52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4.3.1 发芽试验结果 | 第54-56页 |
4.3.2 成分分析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总结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