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1.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 第12-13页 |
1.2.1 钙钛矿的结构 | 第12-13页 |
1.2.2 电池的结构 | 第13页 |
1.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机理 | 第13-15页 |
1.4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组成材料 | 第15-24页 |
1.4.1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 | 第15-17页 |
1.4.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空穴传输层 | 第17-21页 |
1.4.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层 | 第21-24页 |
1.5 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1.6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24-26页 |
2 基于ITO-NiO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6-39页 |
2.1 前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 | 第27-29页 |
2.2.1 实验原材料 | 第27-28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2.3 电池制备 | 第28-29页 |
2.2.4 电池的表征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2.3.1 NiO的表征 | 第29-33页 |
2.3.2 电池的表征 | 第33-37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37-39页 |
3 基于FTO-NiO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 第39-49页 |
3.1 前言 | 第39-40页 |
3.2 实验 | 第40-42页 |
3.2.1 实验原材料 | 第40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3.2.3 电池制备 | 第41页 |
3.2.4 电池的表征 | 第41-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48-49页 |
4 C_(60)与PCBM作为电子传输层的NiO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之间的性能比较 | 第49-59页 |
4.1 前言 | 第49-50页 |
4.2 实验 | 第50-52页 |
4.2.1 实验原材料 | 第50-51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4.2.3 电池制备 | 第51-52页 |
4.2.4 电池的表征 | 第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