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11-2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土压平衡盾构的基本构造和施工原理 | 第12-13页 |
| 1.3 土压平衡盾构土体改良技术 | 第13-15页 |
| 1.3.1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常见的问题 | 第13-14页 |
| 1.3.2 改良剂的种类 | 第14-15页 |
| 1.4 刀具寿命预测 | 第15页 |
| 1.5 土体改良和刀具磨损预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1.5.1 土体改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5.2 刀具磨损预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20页 |
| 1.6.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1.6.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2 依托工程概况 | 第20-27页 |
| 2.1 工程简介 | 第20-21页 |
| 2.2 工程地质情况 | 第21-23页 |
| 2.3 水文地质情况 | 第23-24页 |
| 2.4.隧道设计及盾构选型 | 第24-25页 |
| 2.5 地层特性分析 | 第25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3 渣土改良试验研究 | 第27-47页 |
| 3.1 土体改良技术理论 | 第27-28页 |
| 3.1.1 复合地层中渣土改良的必要性 | 第27页 |
| 3.1.2 土仓内土体的初始状态和理想状态 | 第27-28页 |
| 3.1.3 压力仓内土体理想状态的物理力学指标 | 第28页 |
| 3.2 渣土改良剂确定 | 第28-29页 |
| 3.3 实验样土的选取 | 第29页 |
| 3.4 渣土改良试验设计 | 第29-34页 |
| 3.4.1 塌落度实验设计 | 第30-31页 |
| 3.4.2 渗透实验设计 | 第31-33页 |
| 3.4.3 搅拌试验设计 | 第33-34页 |
| 3.5 泡沫添加比确定 | 第34-42页 |
| 3.5.1 塌落度试验 | 第34-37页 |
| 3.5.2 渗透试验 | 第37-39页 |
| 3.5.3 电机搅拌试验 | 第39-42页 |
| 3.6 现场试掘进验证 | 第42-46页 |
| 3.6.1 改良前后渣土温度对比 | 第42-44页 |
| 3.6.2 改良前后盾构停机土压变化对比 | 第44-45页 |
| 3.6.3 改良前后渣土状态对比 | 第45-46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滚刀寿命预测模型 | 第47-61页 |
| 4.1 盘形滚刀分类 | 第47-48页 |
| 4.2 盘形滚刀失效形式及原因 | 第48-49页 |
| 4.3 预防滚刀非正常磨损的措施 | 第49-50页 |
| 4.4 滚刀破岩过程及磨损机理 | 第50-51页 |
| 4.4.1 滚刀破岩过程 | 第50页 |
| 4.4.2 滚刀磨损机理 | 第50-51页 |
| 4.5 滚刀寿命预测模型 | 第51-53页 |
| 4.6 滚刀寿命预测模型实例验证 | 第53-60页 |
| 4.6.1 刀具和掘进参数 | 第53-55页 |
| 4.6.2 磨粒磨损系数 | 第55页 |
| 4.6.3 滚刀磨损速率和滚刀线磨损速率预测模型验证 | 第55-58页 |
| 4.6.4 正面滚刀寿命预测 | 第58-59页 |
| 4.6.5 选择合理的换刀地点 | 第59-60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5 盾构下穿建筑物监测 | 第61-66页 |
| 5.1 地面建筑物沉降量监测 | 第61-63页 |
| 5.2 隧道拱顶沉降量和水平收敛量 | 第63-65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