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写词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2.1 肠道屏障功能 | 第14-15页 |
2.2 紧密连接蛋白 | 第15-16页 |
2.3 检测肠道通透性的方法 | 第16页 |
2.4 影响肠道屏障的因素 | 第16-18页 |
2.5 沙门氏菌病 | 第18页 |
2.6 调节肠道屏障功能的信号机制 | 第18-21页 |
2.7 锌对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及机制 | 第21-25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5-27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3.2 研究目标 | 第25-26页 |
3.3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第27-79页 |
试验一. 肉鸡早期锌营养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 第27-38页 |
1. 前言 | 第27-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2.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第28-29页 |
2.2 人工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 | 第29页 |
2.3 检测指标与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0页 |
3. 试验结果 | 第30-35页 |
3.1 生产性能 | 第30-31页 |
3.2 器官指数 | 第31-32页 |
3.3 血清D-木糖、内毒素及FITC | 第32-33页 |
3.4 盲肠沙门氏菌数量 | 第33页 |
3.5 回肠粘膜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 | 第33-34页 |
3.6 炎症及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37页 |
5. 结论 | 第37-38页 |
试验二 锌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 GPR39)调节沙门氏菌感染Caco-2细胞屏障功能的机制 | 第38-50页 |
1. 前言 | 第38-3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2.1 细胞培养 | 第39页 |
2.2 锌溶液 | 第39页 |
2.3 沙门氏菌感染 | 第39-40页 |
2.4 GPR39和PKCζ基因的沉默 | 第40页 |
2.5 入侵试验 | 第40页 |
2.6 细胞电阻和通透性 | 第40页 |
2.7 数据统计 | 第40页 |
3. 试验结果 | 第40-47页 |
3.1 锌促进了感染沙门氏菌Caco-2单层上皮细胞的完整性 | 第40-41页 |
3.2 锌增强了感染沙门氏菌Caco-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 | 第41-42页 |
3.3 锌激活了感染沙门氏菌Caco-2细胞多种胞内信号分子 | 第42-43页 |
3.4 GPR39参与了锌调节的肠道屏障功能 | 第43-44页 |
3.5 PKCζ的激活参与了锌对肠道屏障功能的调节 | 第44-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试验三、锌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增强了Caco-2细胞的肠道屏障功能 | 第50-62页 |
1. 前言 | 第50-5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2.1 试剂 | 第51页 |
2.2 细胞培养 | 第51页 |
2.3 锌溶液的制备 | 第51页 |
2.4 锌溶液对Caco-2细胞的处理 | 第51-52页 |
2.5 锌在PI3K抑制剂作用下对电阻值及肠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 第52页 |
2.6 锌在PI3K抑制剂作用下对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凋亡、自噬、紧密连接蛋白及相关信号分子的影响 | 第52-53页 |
2.7 统计分析 | 第53页 |
3 试验结果 | 第53-59页 |
3.1 锌对Caco-2细胞生长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3.2 锌对Caco-2细胞增殖核抗原和旁细胞连接复合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4页 |
3.3 锌对肠道屏障功能相关信号分子PI3K、RHOA、MLCK的影响 | 第54-55页 |
3.4 锌通过PI3K信号分子增强了肠上皮屏障功能 | 第55-56页 |
3.5 锌对胞质连接蛋白ZO-1的促进作用是由PI3K信号分子介导的 | 第56-57页 |
3.6 PI3K信号分子并未参与锌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 第57-58页 |
3.7 AKT/mTOR通路作为锌调节PI3K的下游信号分子 | 第58-59页 |
4 讨论 | 第59-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试验四 比较有机蛋氨酸羟基类似物螯合锌与无机硫酸锌对感染沙门氏菌肉鸡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 第62-79页 |
1. 前言 | 第62-6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3-66页 |
2.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第63页 |
2.2 试验日粮 | 第63-64页 |
2.3 人工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 | 第64页 |
2.4 检测指标与测定方法 | 第64-66页 |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66页 |
3. 试验结果 | 第66-76页 |
3.1 生产性能 | 第66-67页 |
3.2 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含量 | 第67-68页 |
3.3 器官指数 | 第68-69页 |
3.4 空肠及回肠肠道组织形态结构 | 第69-71页 |
3.5 空肠及回肠杯状细胞数量 | 第71页 |
3.6 肝脏细菌移位及粪便沙门氏菌含量 | 第71-72页 |
3.7 血清D木糖、内毒素及FITC含量 | 第72页 |
3.8 回肠黏膜基因表达 | 第72-76页 |
4. 讨论 | 第76-77页 |
5. 结论 | 第77-79页 |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9-80页 |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9页 |
2 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79页 |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2页 |
附录 | 第92-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个人简历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