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在桃、梨之间转移危害的挥发物诱导与防治指标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8页
    1.1 梨小食心虫研究概况第13-19页
        1.1.1 梨小食心虫的世代数第13-14页
        1.1.2 梨小食心虫的种群发生动态第14-15页
        1.1.3 梨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特征第15-18页
        1.1.4 梨小食心虫的防治策略第18-19页
    1.2 植物挥发性气味物质第19-22页
        1.2.1 植物挥发性气味物质的种类第19-20页
        1.2.2 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功能第20-21页
        1.2.3 梨小食心虫寄主挥发物研究进展第21-22页
    1.3 昆虫对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第22-26页
        1.3.1 昆虫的性别对EAG反应的影响第22-23页
        1.3.2 雌虫交配与否对EAG的影响第23-24页
        1.3.3 碳链长度对EAG反应的影响第24页
        1.3.4 化合物官能团影响EAG反应第24-25页
        1.3.5 化合物立体异构对EAG反应的影响第25页
        1.3.6 挥发性物质的浓度对EAG反应的影响第25页
        1.3.7 雌虫对性信息素的反应第25页
        1.3.8 其他因素对EAG反应的影响第25-26页
    1.4 成虫偏好性与后代适合度第26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不同季节桃、梨挥发物的采集与鉴定第28-36页
    2.1 试验材料第28页
        2.1.1 寄主材料第28页
        2.1.2 试验仪器与试剂第28页
    2.2 试验方法第28-30页
        2.2.1 挥发物收集第28-30页
        2.2.2 挥发物测定第3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2.3.1 桃树挥发物成分分析第30-31页
        2.3.2 梨树挥发物成分分析第31页
        2.3.3 综合分析第31-35页
    2.4 讨论第35-36页
第三章 梨小食心虫对不同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第36-59页
    3.1 试验材料第36-38页
        3.1.1 供试昆虫第36-37页
        3.1.2 触角电位系统第37页
        3.1.3 主要试剂第37-38页
    3.2 试验方法第38-39页
        3.2.1 EAG测定方法第38页
        3.2.2 数据分析第38-3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9-57页
        3.3.1 EAG反应阈值第39-40页
        3.3.2 挥发物浓度对触角电位反应的关系第40-45页
        3.3.3 不同性别与交配状况成虫对相同浓度同一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第45-50页
        3.3.4 成虫对相同浓度不同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第50-57页
    3.4 讨论第57-59页
第四章 不同季节桃、梨嫩梢和果实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第59-67页
    4.1 试验材料第59-60页
        4.1.1 寄主材料第59页
        4.1.2 供试昆虫第59-60页
    4.2 试验方法第60页
        4.2.1 生长发育与存活率测定第60页
        4.2.2 寿命与繁殖力测定第60页
        4.2.3 数据处理方法第6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0-64页
        4.3.1 不同季节桃、梨对梨小食心虫发育历期的影响第60-61页
        4.3.2 不同季节桃、梨对梨小食心虫存活率的影响第61-62页
        4.3.3 不同植物材料对雌虫蛹重、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第62-63页
        4.3.4 不同季节桃、梨对梨小食心虫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第63-64页
        4.3.5 聚类分析第64页
    4.4 讨论第64-67页
第五章 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梨小食心虫防治指标研究第67-72页
    5.1 试验材料第67页
    5.2 试验方法第67-68页
        5.2.1 诱捕器的悬挂与诱蛾量调查第67页
        5.2.2 卵量调查第67-68页
        5.2.3 卵在早酥梨上的分布调查第68页
        5.2.4 数据分析第68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8-70页
        5.3.1 梨小食心虫梨园着卵量与果实部位的关系第68-69页
        5.3.2 梨果大小与着卵量的关系第69页
        5.3.3 卵果率与诱蛾量的关系第69-70页
        5.3.4 百果卵量与诱蛾量的关系第70页
    5.4 讨论第70-7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5页
    6.1 结论第72-73页
        6.1.1 不同季节桃、梨挥发物的采集与鉴定第72页
        6.1.2 梨小食心虫对不同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第72页
        6.1.3 不同季节桃、梨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第72-73页
        6.1.4 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指标研究第73页
    6.2 研究创新点第73页
    6.3 研究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91页
致谢第91-92页
作者简介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载四氧化三钴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机理研究
下一篇:TiO2基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分离和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