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7-25页 |
2.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第17-18页 |
2.1.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第17页 |
2.1.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第17-18页 |
2.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及作用 | 第18-20页 |
2.2.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 | 第18-19页 |
2.2.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 | 第19-20页 |
2.3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0-21页 |
2.3.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属于公共产品 | 第20-21页 |
2.3.2 公共产品的投入 | 第21页 |
2.4 绩效管理理论 | 第21-25页 |
2.4.1 绩效管理理论的形成 | 第21-23页 |
2.4.2 绩效管理理论的应用 | 第23-25页 |
第3章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31页 |
3.1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 第25-26页 |
3.1.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不断完善 | 第25页 |
3.1.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 第25-26页 |
3.1.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初露端倪 | 第26页 |
3.2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31页 |
3.2.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杠杆作用发挥不够 | 第26-27页 |
3.2.2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差距较大 | 第27-28页 |
3.2.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市场体系尚不健全 | 第28-29页 |
3.2.4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 第29-31页 |
第4章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1-36页 |
4.1 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 | 第31页 |
4.2 人才机制不健全 | 第31-32页 |
4.3 思想认识不到位 | 第32-33页 |
4.3.1 公共文化管理与服务部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 第32页 |
4.3.2 农民主动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 | 第32-33页 |
4.4 载体过于单一 | 第33-34页 |
4.5 缺少绩效考核评估 | 第34-36页 |
4.5.1 评估的主体单一 | 第34-35页 |
4.5.2 评估的运行情况不规范 | 第35-36页 |
第5章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 第36-46页 |
5.1 更新投资模式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第36-39页 |
5.1.1 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金投入模式 | 第36-37页 |
5.1.2 建立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规划布局 | 第37页 |
5.1.3 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硬件网络 | 第37-38页 |
5.1.4 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 | 第38-39页 |
5.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39-40页 |
5.2.1 扩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总量,提升队伍质量 | 第39-40页 |
5.2.2 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培养骨干队伍 | 第40页 |
5.3 注重特色文化建设 | 第40-43页 |
5.3.1 发展地方民间民俗文化,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丰富的产品 | 第40-41页 |
5.3.2 大力挖掘农村历史文化资源 | 第41-42页 |
5.3.3 努力提供更丰富的公益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 第42-43页 |
5.4 提高农民及管理者认识 | 第43-44页 |
5.5 建设农村公共文化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 第44-46页 |
5.5.1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页 |
5.5.2 建立社会化的评估主体 | 第44-4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6-4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
发表文章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