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 汽车火灾的原因调查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2章 汽车电气系统的防灾要点及火灾危险性 | 第14-24页 |
2.1 电源点火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 第14-16页 |
2.1.1 电源点火系统的组成、构造 | 第14-15页 |
2.1.2 电源点火系统的火灾危险程度 | 第15页 |
2.1.3 电源点火系统的防灾要点 | 第15-16页 |
2.2 起动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 第16页 |
2.2.1 起动系统的组成、构造 | 第16页 |
2.2.2 起动系统的火灾危险程度 | 第16页 |
2.2.3 起动系统的防灾要点 | 第16页 |
2.3 汽车线束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 第16-21页 |
2.3.1 线束系统的火灾危险程度 | 第17页 |
2.3.2 搭铁设计 | 第17-18页 |
2.3.3 线束布置设计 | 第18页 |
2.3.4 接插件的选型设计 | 第18-20页 |
2.3.5 继电器的选择 | 第20-21页 |
2.4 其他电器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 第21-24页 |
2.4.1 照明系统的组成及火灾危险程度 | 第21-22页 |
2.4.2 冷却风扇的火灾危险程度 | 第22页 |
2.4.3 电路板的火灾危险程度及防灾要点 | 第22页 |
2.4.4 点烟器的火灾危险程度 | 第22-24页 |
第3章 汽车动力系统的防灾要点及火灾危险性 | 第24-33页 |
3.1 汽车供油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 第24-29页 |
3.1.1 汽油的特性 | 第24页 |
3.1.2 油管的防灾要点 | 第24-28页 |
3.1.3 油箱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 第28-29页 |
3.2 汽车排气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 第29-31页 |
3.2.1 汽车排气系统的组成及工作特点 | 第29页 |
3.2.2 汽车排气系统的火灾危险性 | 第29-31页 |
3.2.3 汽车排气系统的防灾措施 | 第31页 |
3.3 汽车润滑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 第31-33页 |
3.3.1 汽车润滑系统的工作特点 | 第31-32页 |
3.3.2 汽车润滑系统的火灾危险性 | 第32-33页 |
第4章 汽车防火设计的评价 | 第33-39页 |
4.1 样车空间布置检查 | 第33-34页 |
4.2 线束温度场实验 | 第34-36页 |
4.2.1 实验条件 | 第35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35-36页 |
4.2.3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4.3 线束短路实验与耐电流实验 | 第36-39页 |
第5章 汽车火灾的勘探 | 第39-50页 |
5.1 车主的询问 | 第40-41页 |
5.1.1 车辆的基本情况 | 第40页 |
5.1.2 客户的基本情况 | 第40页 |
5.1.3 烧蚀前后的车辆情况 | 第40-41页 |
5.2 现场的勘验 | 第41-43页 |
5.2.1 勘验前的准备工作 | 第41-42页 |
5.2.2 现场勘验的注意事项 | 第42页 |
5.2.3 起火部位的判定 | 第42页 |
5.2.4 发动机舱内应重点勘验的部位 | 第42-43页 |
5.2.5 驾驶室内应重点勘验的部位 | 第43页 |
5.2.6 车辆外部应重点勘验的部位 | 第43页 |
5.3 模拟试验 | 第43-50页 |
5.3.1 波纹管与油管点燃速度试验 | 第43-44页 |
5.3.2 豆杆燃烧试验 | 第44页 |
5.3.3 机油燃烧试验 | 第44-45页 |
5.3.4 汽油燃烧试验 | 第45页 |
5.3.5 前保险杠、油壶、制动液、保险盒盖燃烧速度对比试验 | 第45-46页 |
5.3.6 电器接触不良试验 | 第46页 |
5.3.7 线束短路试验 | 第46-47页 |
5.3.8 烟头点燃玉米皮试验 | 第47页 |
5.3.9 点烟器过载与外火烧蚀实验 | 第47-48页 |
5.3.10 仪表台燃烧实验 | 第48-49页 |
5.3.11 蓄电池燃烧实验 | 第49-5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A 车辆火灾客户调查表 | 第54-56页 |
附录B 汽车仪表界面评价表格 | 第56-57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