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检修、维护论文

再热器吸热量异常原因分析及调整对策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国内外研究状态第12-13页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对流受热面的传热计算第15-30页
   ·燃烧计算第15-16页
     ·燃烧产物计算第15-16页
     ·烟气焓值计算第16页
   ·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第16-29页
     ·对流受热面中工质吸收烟气的热量计算第16-17页
     ·温压计算第17-19页
     ·传热系数计算第19-21页
     ·烟气侧对流放热系数计算第21-24页
     ·烟气侧辐射放热系数计算第24-28页
     ·工质侧对流放热系数计算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建模第30-47页
   ·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方法第30-33页
   ·模型搭建平台MATLAB/Simulink 简介第33-37页
     ·MATLAB 的特点第34页
     ·MATLAB 工具箱第34-35页
     ·动态仿真工具箱(Simulink Toolbox)第35页
     ·创建Simulink 系统模型第35-37页
   ·创建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模型第37-46页
     ·燃烧产物计算子系统第37-40页
     ·冷空气焓值计算子系统第40页
     ·烟气焓值计算子系统第40-41页
     ·烟气黑度计算子系统第41页
     ·传过热量Qph 计算子系统第41-44页
     ·传过热量Qch 计算子系统第44页
     ·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模型第44-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模型的分析与验证第47-61页
   ·研究对象第47-51页
     ·锅炉的型式第47页
     ·锅炉的总体布置第47-48页
     ·过热器及再热器蒸汽流程第48-50页
     ·再热器硬件参数与锅炉热力性能计算数据第50-51页
   ·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模型验证第51-52页
   ·研究过程第52-58页
     ·低温再热器吸热量第53-56页
     ·高温再热器吸热量第56-58页
   ·数据分析第58-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结论第61-62页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详细摘要第68-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管输系统压(火用)传递特性研究
下一篇:350MW超临界机组锅炉给水泵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