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品位红土镍矿球团直接还原过程的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镍的性质、用途及消费 | 第11-13页 |
1.1.1 镍的性质 | 第11-12页 |
1.1.2 镍的用途及消费 | 第12-13页 |
1.2 红土镍矿资源特点、分布及利用现状 | 第13-18页 |
1.2.1 红土镍矿资源特点和分布 | 第13-16页 |
1.2.2 红土镍矿利用现状 | 第16-18页 |
1.3 国内外红土镍矿冶炼技术及发展 | 第18-22页 |
1.3.1 火法工艺 | 第18-20页 |
1.3.2 湿法工艺 | 第20-22页 |
1.3.3 直接还原制备镍铁工艺 | 第22页 |
1.4 添加剂强化红土镍矿还原-分选 | 第22-23页 |
1.5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2章 原料分析及实验研究方法 | 第25-32页 |
2.1 原料分析 | 第25-26页 |
2.1.1 原矿分析 | 第25-26页 |
2.1.2 还原剂 | 第26页 |
2.1.3 粘结剂与添加剂 | 第26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26-28页 |
2.3 实验过程 | 第28-30页 |
2.3.1 球团理化性能研究 | 第28-29页 |
2.3.2 直接还原 | 第29-30页 |
2.3.3 主要评价指标 | 第30页 |
2.4 分析检测 | 第30-32页 |
2.4.1 镍的测定 | 第30-31页 |
2.4.2 铁的测定 | 第31页 |
2.4.3 物相分析和渣金分离情况 | 第31-32页 |
第3章 球团理化性能的研究 | 第32-39页 |
3.1 各因素对球团强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3.1.1 粘结剂加入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1.2 水分加入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 还原过程球团抗压强度变化规律 | 第34-35页 |
3.3 球团高温软化点及还原上限温度的确定 | 第35-36页 |
3.4 红土镍矿球团二次粉化原因及处理措施 | 第36-37页 |
3.4.1 普通铁矿氧化球团的还原膨胀 | 第36页 |
3.4.2 红土镍矿球团还原二次粉化原因 | 第36-37页 |
3.4.3 防止球团还原二次粉化的措施 | 第37页 |
3.5 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红土镍矿脱水及还原反应理论分析 | 第39-44页 |
4.1 红土镍矿焙烧脱水过程的DTA-TG分析 | 第39-40页 |
4.2 红土镍矿还原理论分析 | 第40-43页 |
4.3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红土镍矿还原工艺研究 | 第44-69页 |
5.1 还原温度的影响 | 第44-50页 |
5.1.1 渣金分离情况 | 第44-45页 |
5.1.2 物相分析 | 第45-47页 |
5.1.3 还原产物SEM分析 | 第47-50页 |
5.2 还原时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 配碳量的影响 | 第51-53页 |
5.4 添加剂的影响 | 第53-54页 |
5.5 最佳条件 | 第54-57页 |
5.5.1 试样的SEM分析 | 第54-56页 |
5.5.2 物相分析 | 第56-57页 |
5.6 复合添加剂 | 第57-67页 |
5.6.1 添加剂的正交设计 | 第58-59页 |
5.6.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