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油田长9油藏分布特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1.2.1 国内外油气勘探历史 | 第7-8页 |
1.2.2 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 第8-9页 |
1.2.3 鄂尔多斯盆地长 9 油藏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2页 |
1.5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0页 |
2.1 区域油藏简介 | 第14页 |
2.2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4-17页 |
2.3 区域沉积相特征 | 第17-18页 |
2.4 区域油藏类型 | 第18-19页 |
2.5 油气控制因素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地层特征 | 第20-29页 |
3.1 地层划分及岩、电特征 | 第20-26页 |
3.1.1 地层划分 | 第21-22页 |
3.1.2 地层岩、电特征 | 第22-26页 |
3.2 精细地层对比 | 第26-29页 |
3.2.1 地层对比标志层 | 第26-27页 |
3.2.2 油组及小层划分 | 第27-29页 |
第四章 长 9 构造特征 | 第29-32页 |
4.1 长 9 油藏整体构造特征 | 第29页 |
4.2 长 9 油藏局部构造特征 | 第29-32页 |
4.2.1 长官庙齐南沟油区 | 第29-30页 |
4.2.2 王沟门油区 | 第30-32页 |
第五章 沉积特征研究 | 第32-37页 |
5.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32页 |
5.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32-33页 |
5.2.1 湖泊相 | 第32-33页 |
5.2.2 三角洲相 | 第33页 |
5.3 单井相分析 | 第33-35页 |
5.4 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 第35-37页 |
5.4.1 长 91亚油组 | 第35页 |
5.4.2 长 92亚油组 | 第35-36页 |
5.4.3 长 93亚油组 | 第36-37页 |
第六章 储层特征 | 第37-56页 |
6.1 储集层岩石学特征 | 第37-39页 |
6.1.1 岩石成份成熟度 | 第37-38页 |
6.1.2 岩石结构成熟度 | 第38页 |
6.1.3 岩屑成份 | 第38页 |
6.1.4 填隙物 | 第38-39页 |
6.2 孔隙结构 | 第39-44页 |
6.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44-50页 |
6.3.1 储层物性纵向分布特征 | 第44-47页 |
6.3.2 储层物性平面分布特征 | 第47-50页 |
6.4 储层厚度分布特征 | 第50-55页 |
6.4.1 储层厚度纵向分布特征 | 第50-51页 |
6.4.2 储层平面分布特征 | 第51-55页 |
6.5 储层非均质性 | 第55-56页 |
第七章 油藏特征 | 第56-66页 |
7.1 油藏控制因素 | 第56-57页 |
7.2 流体性质 | 第57-58页 |
7.2.1 地面原油性质 | 第57-58页 |
7.2.2 地层原油性质 | 第58页 |
7.2.3 地层水性质 | 第58页 |
7.3 油藏温度特征 | 第58-59页 |
7.4 油藏压力特征 | 第59页 |
7.5 油藏类型 | 第59-60页 |
7.6 油藏分布特征 | 第60-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详细摘要 | 第7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