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建筑市场秩序分析及评价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0-12页
        1.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1.2 本文的总体框架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2.1 有关一般市场秩序的研究成果第13-14页
        1.2.2 有关市场秩序评价的成果第14-18页
第2章 建筑市场秩序概述第18-39页
    2.1 建筑市场的涵义第18-24页
        2.1.1 关于建筑市场的常见定义第18-21页
        2.1.2 建筑市场的完整模型第21-23页
        2.1.3 建筑市场的简化模型第23-24页
    2.2 市场秩序的涵义第24-28页
        2.2.1 市场秩序的几种定义第25页
        2.2.2 两种主流理论第25-31页
        2.2.3 本文的观点第31-28页
    2.3 市场秩序的形成、维持与发展第28-33页
        2.3.1 有序和无序第28-29页
        2.3.2 市场秩序的形成第29-31页
        2.3.3 市场秩序的发展第31-33页
    2.4 建筑市场秩序的宏观环境第33-36页
        2.4.1 各种宏观环境因素第33-35页
        2.4.2 本文研究的市场秩序范围第35-36页
    2.5 市场秩序的评价原则第36-39页
第3章 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现状第39-73页
    3.1 市场监管的概念第39-44页
        3.1.1 政府监管的涵义第40-42页
        3.1.2 建筑市场监管的涵义第42页
        3.1.3 建筑市场监管的内容第42-44页
    3.2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概况第44-47页
        3.2.1 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与分工第44-45页
        3.2.2 行政主管部门的权限第45-47页
    3.3 当前主要的政府市场监管措施第47-57页
        3.3.1 工程施工许可制度第47-48页
        3.3.2 建筑市场准入制度第48-53页
        3.3.3 工程承发包制度第53-54页
        3.3.4 工程监理制度第54-55页
        3.3.5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第55-56页
        3.3.6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56页
        3.3.7 强制性行业标准第56-57页
    3.4 建筑市场政府监管中的主要问题第57-65页
        3.4.1 宏观环境的问题第57-59页
        3.4.2 监管方式本身的问题第59-65页
    3.5 建筑市场的社会监督第65-67页
    3.6 行业协会的市场监督第67-73页
        3.6.1 行业协会的含义第67-69页
        3.6.2 我国主要的建筑业行业协会第69-70页
        3.6.3 建筑业行业协会的主要问题第70-73页
第4章 建筑市场主体客体的现状第73-103页
    4.1 业主单位第73-85页
        4.1.1 业主的构成情况第74-77页
        4.1.2 业主相关的主要问题第77-84页
        4.1.3 业主引发问题的解决之道第84-85页
    4.2 建筑企业第85-96页
        4.2.1 建筑企业的行业现状第85-91页
        4.2.2 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第91-95页
        4.2.3 建筑企业的重点改良方向第95-96页
    4.3 工程咨询企业第96-100页
        4.3.1 工程咨询企业的行业现状第96-98页
        4.3.2 工程咨询企业所面临的挑战第98-100页
    4.4 建筑产品和建筑服务第100-103页
第5章 建筑市场秩序综合评价第103-139页
    5.1 建筑市场秩序评价指标的选取第103-108页
        5.1.1 市场主体秩序指标第104-105页
        5.1.2 市场客体秩序指标第105-106页
        5.1.3 市场交易秩序指标第106页
        5.1.4 市场监管秩序指标第106-108页
    5.2 建筑市场秩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108-124页
        5.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第109-113页
        5.2.2 构造判断矩阵第113-117页
        5.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117-120页
        5.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120-124页
    5.3 建筑市场秩序模糊综合评价第124-133页
        5.3.1 模糊评价矩阵的确定第124-127页
        5.3.2 建筑市场主体秩序评价第127-128页
        5.3.3 建筑市场客体秩序评价第128-130页
        5.3.4 建筑市场交易秩序评价第130-131页
        5.3.5 建筑市场监管秩序评价第131-132页
        5.3.6 建筑市场总体秩序评价第132-133页
    5.4 本模型的不足与后续改进第133-136页
        5.4.1 AHP法构权的局限性第133-134页
        5.4.2 模糊评价矩阵的局限性第134-136页
    5.5 评价结果汇总第136-139页
第6章 建筑市场秩序的总结第139-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49页
致 谢第149页
声 明第149-150页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0-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涂尔干法社会学视阈下的犯罪功能论研究
下一篇:城镇居民养老服务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