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3 国内外相关方向的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1.3.1 人行荷载的研究 | 第8-9页 |
1.3.2 单人荷载时程曲线的测量 | 第9-10页 |
1.3.3 人行荷载力学模型 | 第10-13页 |
1.3.4 楼面振动的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1.3.5 人对振动的感受 | 第14-16页 |
1.3.6 人与结构相互作用研究 | 第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1.4.1 工程简介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楼板人致振动理论与舒适度指标 | 第18-36页 |
2.1 楼板人致振动理论 | 第18-27页 |
2.1.1 结构动力响应的基本计算方法 | 第18-19页 |
2.1.2 人行荷载下简支梁的强迫共振理论 | 第19-23页 |
2.1.3 规范建议算法 | 第23-27页 |
2.2 舒适度评价指标 | 第27-34页 |
2.2.1 世界标准组织 | 第28-30页 |
2.2.2 英国 BS6472-1:2008 与 CCIP-016 | 第30-31页 |
2.2.3 中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第31页 |
2.2.4 美国/加拿大 AISC/CISC 11 | 第31-32页 |
2.2.5 各国规范的对比总结 | 第32-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活力中心舒适度评价 | 第36-55页 |
3.1 结构频率 | 第37-43页 |
3.1.1 模态分析 | 第37-39页 |
3.1.2 谐响应稳态分析 | 第39-43页 |
3.2 加速度响应分析 | 第43-54页 |
3.2.1 公式理论计算 | 第43-45页 |
3.2.2 单人原地激励 | 第45-48页 |
3.2.3 单人行走激励 | 第48-50页 |
3.2.4 随机人群激励 | 第50-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斜拱支撑楼板舒适度影响因素 | 第55-90页 |
4.1 斜拱角度的影响 | 第56-64页 |
4.2 桁架高度的影响 | 第64-70页 |
4.3 斜拱截面尺寸的影响 | 第70-76页 |
4.4 梁截面尺寸的影响 | 第76-82页 |
4.5 阻尼比的影响 | 第82-8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