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关于土霉素菌渣利用与处置的研究概况 | 第10-15页 |
1.3.1 土霉素菌渣的产生及性质 | 第10-11页 |
1.3.2 环境中土霉素残留的基本现状 | 第11-13页 |
1.3.3 抗生素菌渣的管理历程 | 第13-15页 |
1.4 国内外关于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状况 | 第15-20页 |
1.4.1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 第15-17页 |
1.4.2 生态风险评价 | 第17-20页 |
1.5 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0-21页 |
1.6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抗生素菌渣利用和处置过程风险因子识别 | 第22-41页 |
2.1 抗生素菌渣目前主要的利用和处置技术 | 第22-26页 |
2.2 抗生素菌渣利用和处置过程风险因子识别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6-30页 |
2.2.1 风险因子识别的方法 | 第26-28页 |
2.2.2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8页 |
2.2.3 指标体系的结构 | 第28-29页 |
2.2.4 各评价指标的说明 | 第29-30页 |
2.3 评估指标的分级标准 | 第30-33页 |
2.3.1 风险源因子 | 第30-31页 |
2.3.2 危害性 | 第31-32页 |
2.3.3 扩散性 | 第32页 |
2.3.4 风险控制技术 | 第32-33页 |
2.4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 第33-35页 |
2.5 抗生素菌渣利用和处置过程风险因子识别结果 | 第35-39页 |
2.5.1 饲料化技术 | 第36页 |
2.5.2 肥料化技术 | 第36-37页 |
2.5.3 焚烧技术 | 第37-38页 |
2.5.4 填埋技术 | 第38页 |
2.5.5 其它利用和处置技术 | 第38-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土霉素菌渣饲料化过程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 第41-59页 |
3.1 土霉素菌渣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评价 | 第41-44页 |
3.1.1 卫生安全性评价 | 第41页 |
3.1.2 常规营养成分评价 | 第41-42页 |
3.1.3 氨基酸含量评价 | 第42-43页 |
3.1.4 代谢利用评价 | 第43-44页 |
3.2 土霉素菌渣饲料化过程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 | 第44-56页 |
3.2.1 危害识别 | 第44-46页 |
3.2.2 剂量-反应评估 | 第46-47页 |
3.2.3 暴露评价 | 第47-55页 |
3.2.4 风险表征 | 第55-56页 |
3.3 土霉素菌渣饲料化过程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 第56-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土霉素菌渣肥料化过程生态风险评价 | 第59-72页 |
4.1 土霉素菌渣制作肥料的可行性评价 | 第59-60页 |
4.2 土霉素菌渣肥料化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 | 第60-69页 |
4.2.1 危害的鉴定 | 第60-61页 |
4.2.2 无影响浓度的估测 | 第61-64页 |
4.2.3 环境浓度的估测 | 第64-67页 |
4.2.4 风险描述 | 第67-69页 |
4.3 土霉素菌渣肥料化过程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 第69-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