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棕地景观生态化改造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8-10页 |
1.1.1 棕地出现的背景 | 第8页 |
1.1.2 棕地的定义 | 第8-9页 |
1.1.3 棕地的特征 | 第9页 |
1.1.4 棕地所带来的问题 | 第9-10页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0-14页 |
1.2.1 棕地的分类 | 第10-11页 |
1.2.2 工业棕地 | 第11-13页 |
1.2.3 景观生态化改造的相关概念及改造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相关理论及发展动态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相关理论及发展动态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工业棕地景观生态化改造的社会需求和现状研究 | 第20-27页 |
2.1 我国工业棕地改造的现状 | 第20-22页 |
2.1.1 棕地概念缺失 | 第20页 |
2.1.2 棕地的改造缺乏技术规范指导 | 第20-21页 |
2.1.3 盲从国外经验 | 第21页 |
2.1.4 缺乏远期以及前瞻性规划 | 第21页 |
2.1.5 棕地的改造经费制约 | 第21-22页 |
2.2 影响棕地改造因素 | 第22-23页 |
2.2.1 自然因素 | 第22页 |
2.2.2 棕地自身的性质及规模 | 第22-23页 |
2.2.3 经济因素 | 第23页 |
2.2.4 社会因素 | 第23页 |
2.2.5 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 | 第23页 |
2.3 生态化改造与工业棕地 | 第23-26页 |
2.3.1 生态化改造的目标 | 第24页 |
2.3.2 工业棕地改造的需求分析 | 第24-25页 |
2.3.3 工业棕地生态化改造的意义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工业棕地景观生态化改造的方法研究 | 第27-36页 |
3.1 工业棕地的类别划分 | 第27-29页 |
3.1.1 重金属污染类 | 第27页 |
3.1.2 有毒性土壤类 | 第27-28页 |
3.1.3 固体废弃物类 | 第28页 |
3.1.4 废旧厂区类 | 第28-29页 |
3.2 工业棕地生态化改造流程 | 第29-30页 |
3.2.1 对工业棕地进行调查分析 | 第29页 |
3.2.2 工业棕地的改造 | 第29-30页 |
3.2.3 引入项目,公众参与 | 第30页 |
3.2.4 适应性调整 | 第30页 |
3.3 工业棕地的改造方法 | 第30-33页 |
3.3.1 毒性的处理及污染的治理 | 第30-31页 |
3.3.2 基质改良 | 第31-32页 |
3.3.3 植被恢复 | 第32-33页 |
3.4 工业棕地景观生态化改造的原则 | 第33-34页 |
3.4.1 生态与环境保护性原则 | 第33页 |
3.4.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33-34页 |
3.5 工业棕地的景观环境设计 | 第34-35页 |
3.5.1 现存废弃材料保留再利用 | 第34页 |
3.5.2 景观设计与工业棕地改造的联系 | 第34-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工业棕地改造相关保障措施研究 | 第36-39页 |
4.1 政策法规与机构完善 | 第36页 |
4.2 明确工业棕地改造的资金来源 | 第36-37页 |
4.3 棕地改造观念及教育宣传普及 | 第37页 |
4.4 广泛有效的公众参与 | 第37-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5 工业棕地改造的具体实例研究 | 第39-46页 |
5.1 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实例研究 | 第39-41页 |
5.2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实例研究 | 第41-4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6.1 结论 | 第46页 |
6.2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