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社交化SoKad算法的P2P-VoI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P2P简介第9页
        1.1.2. P2P的历史发展第9-10页
        1.1.3. 社会影响第10页
    1.2. 课题研究目标和创新点第10-11页
    1.3. 论文组织和结构第11-12页
第2章 VoIP系统与P2P-VoIP系统的对比第12-15页
    2.1. VoIP系统简介第12页
    2.2. VoIP系统的现状第12-14页
        2.2.1. 客户市场第12-13页
        2.2.2.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和移动网络供应商第13页
        2.2.3. 企业应用第13-14页
    2.3. P2P-VoIP系统的优势第14-15页
第3章 社交化SoKad算法第15-26页
    3.1. 背景知识第15-17页
        3.1.1. 电驴和BT第15-16页
        3.1.2. DHT第16-17页
    3.2. Sokad算法的原理第17-24页
        3.2.1. 系统描述第17-18页
        3.2.2. 节点ID和逻辑距离第18页
        3.2.3. 的储存第18-19页
        3.2.4. 什么是K桶第19-21页
        3.2.5. Sokad算法操作类型第21-22页
        3.2.6. 寻找Sokad网络中某个节点第22-23页
        3.2.7. Sokad网络中新节点的加入第23-24页
    3.3. Sokad算法的优化第24-26页
第4章 P2P-VoIP系统需求分析第26-29页
    4.1. 体系结构第26页
    4.2. 外部接口需求第26页
    4.3. 内部接口需求第26页
    4.4. 功能性需求第26-27页
    4.5. 环境要求第27页
        4.5.1. 硬件资源第27页
        4.5.2. 软件平台第27页
    4.6. 非功能性需求第27-29页
        4.6.1. 可靠性需求第27页
        4.6.2. 可维护性需求第27-28页
        4.6.3. 可扩展性需求第28页
        4.6.4. 安全保密需求第28-29页
第5章 P2P-VoIP系统设计第29-37页
    5.1. P2P-VoIP系统总体架构第29-30页
    5.2. 典型业务流程设计第30-32页
    5.3. 系统应用软件设计第32-35页
        5.3.1. 软件组成第32-33页
        5.3.2. 结构关系设计第33-34页
        5.3.3. 信息交换关系设计第34-35页
        5.3.4. 组织运用模式第35页
    5.4. 系统底层软件设计第35-37页
        5.4.1. 体系结构第35页
        5.4.2. 软件组成第35页
        5.4.3. 接口关系设计第35-36页
        5.4.4. 信息交换关系设计第36页
        5.4.5. 组织运用模式第36页
        5.4.6. 质量特性设计第36-37页
第6章 P2P-VoIP原型系统实现第37-50页
    6.1. 传统开源VoIP系统的搭建第37-38页
    6.2. 搭建初始性的SoKad节点第38-39页
    6.3. Android串口操作实现第39-44页
        6.3.1. 底层接口第39-42页
        6.3.2. BroadcastReceiver第42-43页
        6.3.3. 串口监听Service第43-44页
    6.4. 图形界面第44-45页
    6.5. SoKad算法的实现第45-48页
        6.5.1. 主要功能实现第45-46页
        6.5.2. 节点查询功能实现第46页
        6.5.3. 算法针对系统的优化实现第46-48页
    6.6. 局域网模式第48-50页
第7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第50-55页
    7.1. 测试环境及准备第50页
    7.2. 测试用例及其结果第50-55页
        7.2.1. 软件系统与硬件设施之间的调用第50页
        7.2.2. 系统通话功能第50-53页
        7.2.3. 性能比较第53-55页
第8章 结束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6RD技术的IPv6网络接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SNS个性化标签的数据挖掘关联规则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