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裁量权刍议
内容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公诉裁量权概述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公诉裁量权的涵义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公诉裁量权存在的法理基础 | 第14-18页 |
一、公诉裁量权存在的历史原因 | 第14页 |
二、公诉裁量权存在的现实原因 | 第14-16页 |
三、公诉裁量权存在的思想基础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公诉裁量的模式 | 第18-23页 |
第一节 公诉法定模式考察 | 第18-21页 |
一、公诉法定模式的含义 | 第18-19页 |
二、公诉法定模式的立法例 | 第19页 |
三、公诉法定模式的弊端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公诉便宜模式考察 | 第21-22页 |
一、公诉便宜模式的含义 | 第21页 |
二、公诉便宜模式的立法例 | 第21-22页 |
三、公诉便宜模式的弊端 | 第22页 |
第三节 公诉法定模式与公诉便宜模式的融合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我国公诉裁量权的运行 | 第23-30页 |
第一节 我国公诉裁量权的行使主体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我国公诉裁量权的载体 | 第25-30页 |
一、起诉与不起诉 | 第25-26页 |
二、提起公诉的裁量问题 | 第26-27页 |
三、不起诉的裁量问题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公诉裁量权的控制 | 第30-35页 |
第一节 设置公诉裁量标准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外部监督机制的控制 | 第32-33页 |
第三节 评价机制的导向控制 | 第33-35页 |
结束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