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地下装载机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工作装置设计方法 | 第11-14页 |
| ·地下装载机国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地下装载机国内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工作装置设计方法概述 | 第13-14页 |
| ·CAD与Pro/Engineer二次开发现状 | 第14-15页 |
| ·CAD技术 | 第14页 |
| ·Pro/Engineer二次开发现状 | 第14-15页 |
| ·虚拟样机技术 | 第15-19页 |
| ·虚拟样机的概念 | 第15-16页 |
| ·虚拟样机实现的关键技术 | 第16-17页 |
| ·虚拟样机技术的优点 | 第17-18页 |
| ·虚拟样机的研究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第2章 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参数化设计及虚拟样机实现 | 第21-29页 |
| ·地下装载机概述 | 第21-24页 |
| ·概述 | 第21-22页 |
| ·工作装置概述 | 第22-24页 |
| ·典型工况分析 | 第24页 |
| ·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分析 | 第24-26页 |
| ·设计条件分析 | 第24-25页 |
| ·机构学分析 | 第25-26页 |
| ·参数化设计简介 | 第26-27页 |
| ·工作装置虚拟样机实现策略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Pro/Engineer二次开发理论 | 第29-36页 |
| ·Pro/Engineer二次开发方法 | 第29-31页 |
| ·二次开发方法简述 | 第29-30页 |
| ·基于Pro/Toolkit的二次开发简述 | 第30-31页 |
| ·创建Pro/Toolkit应用程序的步骤 | 第31-34页 |
| ·编写源文件 | 第32页 |
| ·程序的编译和连接设置 | 第32页 |
| ·编写注册文件 | 第32-33页 |
| ·注册运行应用程序 | 第33-34页 |
| ·Pro/Toolkit应用程序的调用方法和相关函数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参数化特征建模 | 第36-44页 |
| ·特征建模技术 | 第36-38页 |
| ·特征的分类 | 第36-37页 |
| ·产品设计中的特征造型 | 第37-38页 |
| ·工作装置参数化实现 | 第38-43页 |
| ·参数关联实现 | 第38-40页 |
| ·程序加载运行 | 第40-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44-60页 |
| ·多体系统动力学 | 第44-45页 |
| ·软件概述 | 第45-46页 |
| ·ADAMS概述 | 第45页 |
| ·MECHANISM/Pro模块概述 | 第45-46页 |
| ·虚拟样机仿真步骤分析及干涉检验 | 第46-49页 |
| ·虚拟样机仿真步骤分析 | 第46-47页 |
| ·干涉检验 | 第47-49页 |
| ·工作装置运动学仿真 | 第49-53页 |
| ·铲斗平移性分析 | 第50-51页 |
| ·最大卸载高度分析 | 第51页 |
| ·最小卸载距离分析 | 第51-52页 |
| ·连杆机构的传动性分析 | 第52-53页 |
| ·工作装置动力学仿真 | 第53-59页 |
| ·对称载荷工况 | 第53-57页 |
| ·极限偏载工况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6章 基于ADAMS的工作装置优化 | 第60-66页 |
| ·ADAMS优化仿真功能概述 | 第60-62页 |
| ·模型参数化方法 | 第60-61页 |
| ·参数化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 ·ADAMS优化设计 | 第62-65页 |
| ·建立地下装载机工作装置的优化模型 | 第62-63页 |
| ·运用ADAMS优化工作装置机构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附录 | 第72-80页 |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