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美国公司社会责任制度:法律起源与发展--兼谈对我国《公司法》相关条款的理解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一、制度的本源:美国公司社会责任思想之起源与发展第10-23页
    (一) 美国公司社会责任历史背景分析第10-13页
        1.现代大公司的出现第11-12页
        2.两权分离的形成第12-13页
        3.管理者资本主义的诞生第13页
    (二) 公司社会责任早期演化:历史梳理第13-15页
        1.第一阶段——公司社会责任的初始阶段第14-15页
        2.第二阶段——公司社会责任契机建立阶段第15页
        3.第三阶段——公司社会责任主流阶段第15页
    (三) 美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思想演化:对两次著名论战的分析第15-18页
        1.伯利和多德的论战第16-17页
        2.伯利和曼尼的论战第17-18页
        3.两次论战的小结第18页
    (四) 美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演进:一个理论的趋势第18-23页
        1.早期社会责任观点第18-20页
        2.后期发展演变第20-23页
二、美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演变:以典型案例为视角第23-29页
    (一) 源起:道奇兄弟诉福特汽车公司案第23-25页
    (二) 发展:史密斯公司诉巴罗案第25-26页
    (三) 转问:优尼科公司诉梅萨石油公司案第26页
    (四) 美国法院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认识:基本脉络剖析第26-29页
三、美国公司社会责任:对核心问题的分析第29-41页
    (一) 法律责任抑或道德责任第29-34页
        1.道德理论第31-33页
        2.立法现状第33-34页
    (二) 慈善事业的定性第34-38页
        1.社会文化视角的分析第34-37页
        2.法律视角的分析第37-38页
    (三) 个人责任与组织责任之间的权衡——共同治理模式第38-41页
        1.社群主义和个人主义第38-39页
        2.共同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9-41页
四、经验借鉴:美国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41-46页
    (一) 理解误区:强制性责任第41-43页
    (二) 应然态度:对我国《公司法》第5条性质的认定第43-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影放映队与乡村宣传动员--以河南省为例(1949-1957)
下一篇:分子印迹式新型光电化学传感器研制及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