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交叉三角形波纹板流道传热与流动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主要符号表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4页
 本章摘要第16页
   ·国内外的能源形势第16-17页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第17页
   ·空调能耗与节能概况第17-19页
   ·空调新风热回收技术第19-21页
     ·新风热回收的原理第19页
     ·新风热回收器第19-21页
       ·显热热回收器第20-21页
       ·全热热回收器第21页
   ·全热交热器第21-25页
     ·热泵式全热交换器第21-22页
     ·转轮式全热交换器第22-23页
     ·板翅式全热交换器第23-25页
   ·交叉三角形波纹板换热器第25-28页
     ·交叉三角形波纹板换热器简介第25-26页
     ·交叉三角形波纹流道的研究现状第26-28页
   ·场协同原理及其研究发展现状第28-32页
     ·场协同原理提出的背景第28-29页
     ·场协同原理的协同性的定量表述第29-30页
     ·场协同原理的应用第30-32页
   ·本课题的来源及主要内容第32-34页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2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2-34页
第二章 交叉三角形波纹板流道传热与流动实验系统建立第34-55页
 本章摘要第34页
   ·引言第34页
   ·传热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第34-42页
     ·传热实验系统结构第34-37页
     ·传热实验系统主要仪器第37-39页
       ·风机及变频器第37页
       ·加热设备第37页
       ·TESTO 425 热线风速仪第37页
       ·温湿度传感器第37-38页
       ·数字微压计第38页
       ·数据采集仪第38页
       ·露点仪第38-39页
     ·传热实验操作过程第39页
     ·传热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第39-42页
   ·流动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第42-48页
     ·流动实验系统结构第42-43页
     ·流动实验系统主要仪器第43-46页
       ·IFA300 热线热膜风速仪第43-45页
       ·热线风速仪的标定第45-46页
     ·流动参数的测量第46-47页
       ·湍流脉动的测量原理第46-47页
       ·三维速度分量的测量第47页
     ·流动实验操作过程第47-48页
     ·流动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第48页
   ·实验误差分析第48-51页
   ·实验实测措施第51-53页
     ·保温措施第51页
     ·密封措施第51页
     ·漏风率测试第51-52页
     ·热电偶的标定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三章 交叉三角形波纹板流道的传热和流动实验结果分析第55-70页
 本章摘要第55页
   ·引言第55页
   ·传热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5-63页
     ·平均摩擦系数第56页
     ·平均努塞尔数第56-57页
     ·换热因子第57-58页
     ·面积质量因子第58-59页
     ·传热强化综合性能指标第59页
     ·场协同数 Fc第59-60页
     ·变热流密度实验第60-63页
   ·流动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3-68页
     ·三维速度脉动图第63-65页
     ·能量谱图第65-66页
     ·速度矢量场第66-67页
     ·湍流强度场第67-68页
     ·湍动能场第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交叉三角形波纹板流道的传热与流动数值模拟第70-90页
 本章摘要第70页
   ·引言第70页
   ·传热模拟第70-76页
     ·传热模拟的物理模型第70-71页
     ·传热模拟的数学模型第71-73页
     ·传热模拟的网格选择第73-75页
     ·传热模拟的边界条件第75-76页
   ·流动模拟第76-77页
     ·流动模拟的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第76页
     ·流动模拟的数学模型第76-77页
   ·数值模拟的数据处理方法第77-78页
   ·数值模拟的结果及分析第78-88页
     ·传热模拟和流动模拟的对比第78-79页
     ·流体流动的周期性研究第79-80页
     ·湍流模型的验证第80-82页
     ·壁面条件对传热和流动的影响第82-84页
     ·耦合壁面上的温度场第84-85页
     ·流道内的速度矢量场第85-86页
     ·流道内的温度场第86-87页
     ·流道内的湍动能场第87-88页
   ·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的偏差分析第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交叉三角形波纹板流道折叠角的影响及与其他流道的对比第90-98页
 本章摘要第90页
   ·引言第90页
   ·交叉三角形波纹板流道折叠角对传热和流动的影响第90-93页
   ·交叉三角形波纹流道与管式流道对比第93-94页
   ·交叉三角形波纹流道与板式流道的比较第94-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利用场协同理论分析流道综合传热性能第98-112页
 本章摘要第98页
   ·引言第98-99页
   ·折叠角为 90°的交叉三角形波纹流道的局部协同角分布云图第99-100页
   ·不同折叠角的交叉三角形波纹流道的局部协同角分布云图第100-102页
   ·各单元流道的体积加权平均和积分中值平均协同角的对比第102-103页
   ·流场体积选择不同对场均协同角的影响第103-104页
   ·雷诺数对各单元流道的场均协同角的影响第104-106页
   ·折叠角对场均协同角的影响第106-107页
   ·壁面边界条件对场均协同角的影响第107-109页
   ·交叉三角形波纹板流道与其他流道的折叠角对比第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附:第111-112页
本文创新点第112-113页
结论与展望第113-116页
 结论第113-114页
 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附录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蒸发式冷凝制冷系统的模拟、实验及节能应用研究
下一篇: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纳米晶Nd-Fe-B磁体的制备、组织和性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