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主要发现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壳公司形成的制度背景和现状研究 | 第15-28页 |
2.1 壳公司的主要类型 | 第15-16页 |
2.2 我国资本市场壳公司形成的制度背景 | 第16-19页 |
2.2.1 严格的IPO审批制使壳资源有市场需求 | 第16-17页 |
2.2.2 退市机制长期不完善是壳公司生存的保障 | 第17-19页 |
2.3 我国资本市场壳公司的现状研究 | 第19-28页 |
2.3.1 壳公司的主要特征 | 第19-21页 |
2.3.2 壳公司的保壳方式 | 第21-23页 |
2.3.3 壳资源炒作现象 | 第23-25页 |
2.3.4 借壳上市在新形势下表现出的新特点 | 第25-28页 |
第3章 万好万家基本情况及行业背景 | 第28-37页 |
3.1 万好万家公司基本情况 | 第28-31页 |
3.1.1 万好万家公司历史沿革简介 | 第28-30页 |
3.1.2 主营业务变化情况 | 第30-31页 |
3.2 万好万家的行业发展背景 | 第31-37页 |
3.2.1 经济型连锁酒店行业的发展背景 | 第31-34页 |
3.2.2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背景 | 第34-37页 |
第4章 万好万家成为壳公司的过程及保壳分析 | 第37-49页 |
4.1 发展后继无力的两大主营业务 | 第37-43页 |
4.1.1 酒店业务转手给大股东令人质疑 | 第38-40页 |
4.1.2 坐吃山空的房地产业务 | 第40-43页 |
4.2 万好万家的壳形成及保壳历程 | 第43-49页 |
4.2.1 无意长远经营,上市两年开始首次卖壳重组 | 第43-45页 |
4.2.2 第二次卖壳重组期间的业绩分析 | 第45-46页 |
4.2.3 业绩迅速恶化后的第三次卖壳重组 | 第46-47页 |
4.2.4 主业经营彻底无望,继续推进第四次重组 | 第47-49页 |
第5章 万好万家四度重组方案及对股价的影响 | 第49-61页 |
5.1 第一次重组及对股价的影响 | 第49-50页 |
5.1.1 第一次重组方案(2008.09-2008.11) | 第49-50页 |
5.1.2 第一次重组对股价的影响 | 第50页 |
5.2 第二次重组及对股价的影响 | 第50-55页 |
5.2.1 第二次重组方案——转型矿业企业(2009.06-2011.07) | 第50-51页 |
5.2.2 第二次重组中大股东高位减持套现 | 第51-53页 |
5.2.3 第二次重组的市场反应分析 | 第53-55页 |
5.3 第三次重组及对股价的影响 | 第55-57页 |
5.3.1 第三次重组方案——买壳方涉嫌财务造假(2013.07-2014.01) | 第55-56页 |
5.3.2 第三次重组中六大股东提前清仓 | 第56-57页 |
5.4 第四次重组及对股价的影响 | 第57-61页 |
5.4.1 第四次重组方案——巧妙规避借壳上市(2014.08-2015.02) | 第57-58页 |
5.4.2 第四次重组被各大投资机构看好 | 第58-61页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1-66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客观地评价壳公司及借壳上市 | 第61-63页 |
6.2.1 对壳公司的客观评价 | 第61-62页 |
6.2.2 对借壳上市的客观评价 | 第62-63页 |
6.3 从几个角度对壳公司的治理提出建议 | 第63-66页 |
6.3.1 从投资者的角度 | 第63-64页 |
6.3.2 从监管的角度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