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1.1 概述 | 第13-14页 |
1.2 GPS动态定位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4-26页 |
1.2.1 GPS定位方式 | 第14-19页 |
1.2.2 GPS动态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GPS观测模型 | 第28-38页 |
2.1 概述 | 第28-29页 |
2.2 GPS观测量及其组合 | 第29-31页 |
2.2.1 GPS基本观测量 | 第29-31页 |
2.3 GPS卫星定位的误差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31-38页 |
2.3.1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 第31-32页 |
2.3.2 信号传播误差 | 第32-35页 |
2.3.3 观测误差和接收设备的误差 | 第35-38页 |
第三章 模糊度解算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方法 | 第38-63页 |
3.1 概述 | 第38-40页 |
3.2 确定整周未知数的经典静态相对定位方法 | 第40页 |
3.3 确定整周未知数的交换天线法 | 第40-42页 |
3.4 确定整周未知数的P码双频技术 | 第42-49页 |
3.4.1 双频载波相位观测量的线性组合 | 第43-45页 |
3.4.2 P码相位观测量的线性组合 | 第45-46页 |
3.4.3 整周未知数的确定 | 第46-49页 |
3.5 确定整周模糊度的马吉尔配适滤波法 | 第49-51页 |
3.6 确定整周模糊度的搜索法 | 第51-52页 |
3.7 在线模糊度解算方法 | 第52-63页 |
3.7.1 双频P码伪距法 | 第53-54页 |
3.7.2 最小二乘搜索法 | 第54-57页 |
3.7.3 模糊度函数法 | 第57-60页 |
3.7.4 最小二乘降相关平差法(LAMBDA)方法 | 第60-63页 |
第四章 几何制约法改善模糊度的解算 | 第63-76页 |
4.1 概述 | 第63-64页 |
4.2 先验几何信息的采集和描述 | 第64-67页 |
4.2.1 先验几何信息的采集 | 第64-66页 |
4.2.2 先验信息的描述 | 第66-67页 |
4.3 几何制约法的原理 | 第67-69页 |
4.4 几何制约限值的确定 | 第69-71页 |
4.5 几何制约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 第71-73页 |
4.6 试验结果 | 第73-75页 |
4.7 结论 | 第75-76页 |
第五章 伪观测值法 | 第76-89页 |
5.1 概述 | 第76页 |
5.2 利用伪观测值的算法 | 第76-78页 |
5.3 伪观测值对残差检验的改进 | 第78-82页 |
5.4 伪观测值对错误解结构的改善 | 第82-84页 |
5.5 利用伪观测值的稳健性 | 第84-87页 |
5.6 实例分析 | 第87-88页 |
5.7 结论 | 第88-89页 |
第六章 贝叶斯估计及其在GPS中的应用 | 第89-103页 |
6.1 概述 | 第89页 |
6.2 贝叶斯估计的基本原理 | 第89-92页 |
6.3 附有不等式的最小二乘平差 | 第92-95页 |
6.4 LSI的贝叶斯解 | 第95-101页 |
6.4.1 主观概率 | 第95-96页 |
6.4.2 LSI问题基于均值的贝叶斯解算方法 | 第96-101页 |
6.5 LSI问题的贝叶斯解算方法在GPS定位中的应用 | 第101-102页 |
6.6 结论 | 第102-103页 |
第七章 利用双频载波相位观测值解算整周模糊度 | 第103-109页 |
7.1 概述 | 第103-104页 |
7.2 利用双频载波相位观测值解算整周模糊度的原理 | 第104-108页 |
7.2.1 原理和解算步骤 | 第104-107页 |
7.2.2 利用C/A码约束缩小整周模糊度的解空间 | 第107-108页 |
7.3 结论 | 第108-109页 |
第八章 周跳的探测与修复 | 第109-116页 |
8.1 概述 | 第109-110页 |
8.2 利用双频载波相位观测值探测与修复周跳方法原理 | 第110-112页 |
8.3 利用伪距差分约束确定周跳值 | 第112-113页 |
8.4 实例分析 | 第113-114页 |
8.5 结论 | 第114-116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6-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0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