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相机对弄岗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及周边的鸟兽多样性及生态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 1.1 发展历史 | 第10页 |
| 1.2 技术原理 | 第10-11页 |
| 1.3 相关研究 | 第11-15页 |
| 1.3.1 相机布设方案研究 | 第11-12页 |
| 1.3.2 野生动物监测调查 | 第12-13页 |
| 1.3.3 种群密度和相对丰富度探究 | 第13-14页 |
| 1.3.4 野生动物活动节律 | 第14页 |
| 1.3.5 动物生境选择利用分析 | 第14-15页 |
| 1.3.6 野生动物家域及行为研究 | 第15页 |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 1.4.1 弄岗保护区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4.2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研究地点和研究方法 | 第17-26页 |
| 2.1 研究地点概况 | 第17-19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6页 |
| 2.2.1 红外相机布设方案 | 第19页 |
| 2.2.2 数据收集 | 第19-20页 |
| 2.2.3 数据处理 | 第20-26页 |
| 第三章 相机监测方案研究 | 第26-30页 |
| 3.1 取样统计 | 第26-27页 |
| 3.2 取样饱和度评估 | 第27-29页 |
| 3.3 讨论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动物名录级相对丰富度 | 第30-36页 |
| 4.1 结果 | 第30-34页 |
| 4.1.1 兽类物种名录及相对丰富度 | 第30页 |
| 4.1.2 鸟类物种名录及相对丰富度 | 第30页 |
| 4.1.3 动物区系划分 | 第30-34页 |
| 4.2 讨论 | 第34-36页 |
| 第五章 动物活动节律 | 第36-45页 |
| 5.1 结果 | 第36-43页 |
| 5.1.1 动物年活动格局 | 第36-38页 |
| 5.1.2 夜行性分析 | 第38页 |
| 5.1.3 动物日活动节律分析 | 第38-39页 |
| 5.1.4 日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差异 | 第39-43页 |
| 5.2 讨论 | 第43-45页 |
| 第六章 动物生境选择利用 | 第45-51页 |
| 6.1 结果 | 第45-49页 |
| 6.1.1 种群生境选择差异 | 第45-46页 |
| 6.1.2 不同物种生境选择差异 | 第46-47页 |
| 6.1.3 动物生境选择季节性差异 | 第47-49页 |
| 6.2 讨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附表 | 第57-61页 |
| 附图 | 第61-65页 |
|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