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热像的钢水测温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钢水测温方法分析 | 第10-11页 |
| 1.3 国内外红外热像仪及其测温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1 国外红外热像测温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2 国内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红外辐射测温法分析 | 第15-25页 |
| 2.1 高温测温的方法 | 第15-16页 |
| 2.1.1 接触测温 | 第15页 |
| 2.1.2 非接触测温 | 第15-16页 |
| 2.2 黑体的红外辐射规律 | 第16-19页 |
| 2.2.1 普朗克辐射定律 | 第17-18页 |
| 2.2.2 维恩位移定律 | 第18-19页 |
| 2.2.3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 第19页 |
| 2.3 红外辐射测温原理 | 第19-22页 |
| 2.4 红外热像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 2.5 红外热像的熔融金属测温系统 | 第23-24页 |
| 2.6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红外热像测温实验系统的设计 | 第25-32页 |
| 3.1 系统的整体结构 | 第25-26页 |
| 3.2 钢水加热系统 | 第26-27页 |
| 3.2.1 控制柜 | 第26页 |
| 3.2.2 中频炉 | 第26-27页 |
| 3.3 温度的测量 | 第27-29页 |
| 3.3.1 红外热像仪 | 第27-28页 |
| 3.3.2 测温热电偶 | 第28-29页 |
| 3.4 软件分析 | 第29-30页 |
| 3.4.1 钢水测温系统软件需求 | 第29页 |
| 3.4.2 MATLAB软件可行性分析 | 第29-30页 |
| 3.5 小结 | 第30-32页 |
| 第4章 红外热像测温模型的建立 | 第32-53页 |
| 4.1 钢水红外图像处理 | 第32-38页 |
| 4.1.1 红外图像的小波分解原理 | 第32-33页 |
| 4.1.2 红外图像小波分解 | 第33-35页 |
| 4.1.3 红外图像的阈值去噪 | 第35-36页 |
| 4.1.4 对图像去噪后的重构 | 第36-38页 |
| 4.2 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测温模型 | 第38-41页 |
| 4.2.1 最小二乘法原理 | 第38-39页 |
| 4.2.2 建立模型 | 第39-41页 |
| 4.3 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测温模型 | 第41-51页 |
| 4.3.1 BP神经网络介绍 | 第41-45页 |
| 4.3.2 钢水测温的BP神经网络结构 | 第45-47页 |
| 4.3.3 建立模型 | 第47-51页 |
| 4.4 对钢水两种测温模型结果分析 | 第51页 |
| 4.5 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红外热像检测钢水温度实验 | 第53-63页 |
| 5.1 实验系统介绍 | 第53页 |
| 5.2 钢水测温实验 | 第53-61页 |
| 5.2.1 钢水温度测量实验 | 第53-54页 |
| 5.2.2 实验数据处理 | 第54-56页 |
| 5.2.3 钢水图像的等温线及形态学显示 | 第56-58页 |
| 5.2.4 图像的伪彩色处理 | 第58-61页 |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 5.4 小结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导师简介 | 第69-70页 |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