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六何”认知提问导航,促进高中生数学理解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8-11页
    一、研究背景第8-9页
        (一) 教育要求第8页
        (二) 专业追求第8-9页
        (三) 现实诉求第9页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意义及创新点第9-11页
        (一) 研究目标第9页
        (二) 研究内容第9-10页
        (三) 研究思路第10页
        (四) 研究方法第10页
        (五) 研究意义第10页
        (六) 创新点第10-11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综述第11-24页
    一、课堂提问综述第11-17页
        (一) 课堂提问的界定第11-12页
        (二) 有效课堂提问的界定第12-13页
        (三) 课堂提问的功能第13-14页
        (四) 课堂提问的策略第14-15页
        (五) 课堂提问的现状第15-16页
        (六) 总结与反思第16-17页
    二、问题链综述第17-18页
        (一) 问题链的界定第17页
        (二) 问题链的类型第17-18页
        (三) 问题链的设计第18页
        (四) 总结与反思第18页
    三、数学理解综述第18-24页
        (一) 理解的界定第18-19页
        (二) 数学理解的界定第19-20页
        (三) 数学理解的过程第20-21页
        (四) 数学理解的层次第21-23页
        (五) 提高数学理解的策略第23页
        (六) 总结与反思第23-24页
第3章 "六何"认知提问导航的建构第24-38页
    一、"六何"的界定第24-25页
    二、"六何"的理论基础第25-27页
        (一) 认知心理学第25页
        (二) 布卢姆提问分类第25-26页
        (三) 高中生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第26-27页
    三、"六何"的教学原则第27-29页
        (一) 教师为主导第27-28页
        (二) 学生为主体第28页
        (三) 问题为主线第28-29页
        (四) 活动为主力第29页
    四、"六何"提问导航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第29-38页
        (一) 激活新知生长点第29-30页
        (二) 把握新知重难点第30-31页
        (三) 迁移知识点第31-32页
        (四) 反思成长点第32-33页
        (五) "六何"提问导航应用课例第33-38页
第4章 "六何"提问策略效能研究第38-57页
    一、实验目的和假设第38页
        (一) 实验目的第38页
        (二) 实验假设第38页
    二、实验设计第38-39页
        (一) 实验对象和主教第38页
        (二) 实验变量第38-39页
        (三) 实验方法第39页
    三、实验过程第39-43页
        (一) 实验准备阶段第39页
        (二) 数学理解测试卷的编制第39-43页
        (三)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第43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3-57页
        (一) 学习成绩前后测的结果和分析第43-45页
        (二) 数学理解水平前后测的结果和分析第45-56页
        (三) 验结果和结论第56-57页
第5章 课堂观察情况和学生访谈情况第57-62页
    一、学生访谈第57-61页
        (一) 学生基本情况第57页
        (二) 学生访谈过程第57-60页
        (三) 访谈结论第60-61页
    二、课堂观察第61-62页
        (一) 课堂情况记录第61页
        (二) 课堂观察总结第61-62页
第6章 总结与反思第62-65页
    一、"六何"认知提问导航体系的一些研究价值第62-64页
        (一) 对数学理解及数学成绩的影响第62页
        (二) 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影响第62-63页
        (三) 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第63-64页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4-65页
        (一) 研究不足第64页
        (二) 研究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附录1第69-72页
附录2第72-75页
附录3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疾病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青少年与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矢状位参数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