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微波合成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在环境能源中的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4-28页
    1.1 环境能源问题现状第14页
    1.2 环境能源问题解决途径第14-15页
    1.3 纳米材料在环境能源中的应用第15-17页
        1.3.1 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应用第15-16页
        1.3.2 纳米材料在能源中的应用第16-17页
    1.4 微波的性质第17-18页
    1.5 微波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及加热原理第18-22页
        1.5.1 微波偶极极化加热第19-21页
        1.5.2 微波离子导体加热第21-22页
        1.5.3 微波对金属的作用第22页
    1.6 微波合成纳米材料第22-26页
        1.6.1 微波水相合成纳米材料第23-24页
        1.6.2 微波有机相合成纳米材料第24-25页
        1.6.3 微波离子液体辅助合成纳米材料第25-26页
    1.7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2章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8-36页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第28-30页
        2.1.1 实验试剂第28-29页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9-30页
    2.2 材料结构性质的表征方法第30-32页
        2.2.1 X射线衍射谱 (XRD)第30页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第30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第30页
        2.2.4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FESEM)第30页
        2.2.5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 (BET)第30-31页
        2.2.6 荧光光谱 (PL)第31页
        2.2.7 拉曼光谱 (Raman)第31页
        2.2.8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UV-Vis DRS)第31页
        2.2.9 光电化学测试第31-32页
            2.2.9.1 光电流测试第31-32页
            2.2.9.2 电化学阻抗 (EIS)第32页
    2.3 光催化产氢性能测试第32-33页
    2.4 光催化NO氧化性能测试第33-34页
    2.5 锂离子电池的封装和性能测试第34-36页
第3章 微波合成链状CNT-TiO_2作用机制及其光催化和储能性能研究第36-61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3.2.1 串联结构锐钛矿相TiO_2多孔微球-CN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37页
        3.2.2 串联结构 (010) (001) 双晶面暴露TiO_2立方体-CN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37-38页
        3.2.3 串联结构(010)晶面暴露TiO_2十面体-CN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38页
        3.2.4 串联结构金红石相TiO_2纳米花-CN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38页
        3.2.5 参比组材料的制备方法第38-39页
        3.2.6 微波下溶液升温速率对比测试第39页
        3.2.7 微波下CNT吸附Ti~(3+)测试第39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60页
        3.3.1 复合材料物相结构分析第39-40页
        3.3.2 微波作用和复合材料形成机理探究第40-48页
        3.3.3 微波制备CNT串联结构复合材料第48-52页
        3.3.4 复合材料的催化和储能性能研究第52页
        3.3.5 串联结构 (001) 晶面暴露TiO_2-CNT光催化剂氧化NO性能的研究第52-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4章 微波合成三明治结构石墨烯-CuO纳米管及其锂电性能的研究第61-81页
    4.1 引言第61-62页
    4.2 实验部分第62-63页
        4.2.1 石墨烯-Cu纳米线前驱体材料的制备方法第62页
        4.2.2 石墨烯-CuO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62页
        4.2.3 参比材料的制备方法第62-63页
        4.2.4 复合材料电极的制备方法第63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3-79页
        4.3.1 材料制备及物相结构分析第63-71页
        4.3.2 电极材料性能测试和分析第71-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5章 微波合成多级结构Cu纳米线-TiO_2纳米棒及光催化产氢的研究第81-96页
    5.1 引言第81-82页
    5.2 实验部分第82-83页
        5.2.1 Cu纳米线的制备方法第82页
        5.2.2 多级结构Cu纳米线-TiO_2纳米棒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82页
        5.2.3 参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第82-83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3-95页
        5.3.1 材料物相与结构分析第83-85页
        5.3.2 微波对Cu纳米线的作用及材料形成机制探究第85-88页
        5.3.3 光催化产氢性能分析第88-94页
        5.3.4 光催化产氢机理探究第94-95页
    5.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6章 微波合成核壳结构Cu纳米线-ZnS及光催化产氢的研究第96-112页
    6.1 引言第96-97页
    6.2 实验部分第97-98页
        6.2.1 铜纳米线的制备方法第97页
        6.2.2 核壳结构Cu纳米线-Zn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97页
        6.2.3 参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第97-98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8-110页
        6.3.1 材料制备及物相结构分析第98-104页
        6.3.2 材料的光学性质和能带结构第104-105页
        6.3.3 光催化产氢性能分析第105-109页
        6.3.4 光催化产氢机理探究第109-110页
    6.4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第7章 微波合成Ti~(3+)掺杂Pt-TiO_2及其光催化产氢的研究第112-128页
    7.1 引言第112-113页
    7.2 实验部分第113-114页
        7.2.1 金红石相TiO_2纳米棒团簇的制备方法第113页
        7.2.2 Pt负载的金红石相TiO_2纳米棒团簇的制备方法第113页
        7.2.3 Ti~(3+)掺杂Pt-TiO_2制备方法第113-114页
        7.2.4 参比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14页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14-126页
        7.3.1 材料物相结构分析第114-116页
        7.3.2 材料表面性质及微波反应机理探究第116-121页
        7.3.3 光催化活性研究第121-125页
        7.3.4 光催化剂稳定性测试第125-126页
    7.4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128-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9页
个人简介第13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9-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腺病毒介导的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性状及功能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在高糖所致足细胞胰岛素抵抗和损伤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