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11种湿地植物在污染水体中的生长特性及对水质净化作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湿地植物概况第10-11页
   ·植物修复技术于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第11-12页
   ·水污染治理中湿地植物的选择第12-14页
   ·湿地植物在污染水体中的生理生态特性第14-19页
     ·湿地植物根系研究第14-16页
     ·湿地植物光合效率研究第16-18页
     ·湿地植物游离脯氨酸研究第18-19页
   ·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问题的提出第19-20页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0-22页
     ·研究目的第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湿地植物对氮、磷和有机物的去除能力研究第22-40页
   ·引言第22-23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3-26页
     ·试验方法第23页
     ·试验材料第23-24页
     ·试验监测第24-25页
     ·数据计算与分析第25-26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6-35页
     ·植物生长和生物量第26-28页
     ·根系分布深度第28-29页
     ·氮的去除效率第29-30页
     ·磷的去除效率第30-32页
     ·有机物去除效率第32-33页
     ·植物对氮的吸收第33-34页
     ·植物对磷的吸收第34-35页
   ·讨论第35-39页
     ·湿地植物的生长第35-36页
     ·湿地植物对氮、磷的吸收第36-37页
     ·氮的去除第37-38页
     ·磷的去除第38页
     ·有机物的去除第38-39页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湿地植物在氮、磷和有机物胁迫下的生理生态响应第40-52页
   ·引言第40-41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1页
   ·试验监测第41-42页
     ·游离脯氨酸第41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第41页
     ·根孔隙度及根系泌氧量第41-42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2-48页
     ·体内游离脯氨酸的积累第42-43页
     ·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第43-46页
     ·根孔隙度和根系泌氧量(率)第46-48页
   ·讨论第48-51页
     ·脯氨酸积累第48页
     ·叶绿素荧光第48-49页
     ·根系泌氧第49-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湿地植物在污染水体中的适应机制及对污染物净化作用研究第52-60页
   ·引言第52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52页
   ·分析与讨论第52-59页
     ·湿地植物对污染负荷的适应机制探讨第52-53页
     ·湿地植物对氮、磷和有机物去除的作用机制探讨第53-55页
     ·湿地植物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因子分析第55-56页
     ·综合评价11种湿地植物在污染负荷条件下的表现第56-59页
   ·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植物修复技术于南方重污染河流中的示范研究第60-71页
   ·引言第60-61页
   ·研究地点概况第61页
   ·研究方法第61-63页
     ·浮床构建第61页
     ·浮床植物的选择与人工生境的创建第61-62页
     ·试验方法第62页
     ·试验监测第62-63页
     ·计算方法第63页
   ·结果与分析第63-68页
     ·植物生长状况第63-64页
     ·植物生物量及体内氮磷含量第64-65页
     ·植物的根系结构第65-66页
     ·污水处理效果及污染物降解系数第66-67页
     ·相关性分析第67页
     ·浮床植物氧输送率估算第67-68页
   ·讨论第68-70页
   ·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第71-74页
   ·主要结论第71-73页
   ·创新点第73页
   ·研究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课题资助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亚热带地区主要浮游动物种类C、N、P营养元素计量学研究
下一篇:亲和层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