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及其抗感染效果研究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细菌生物膜 | 第10-15页 |
1.1.1 细菌生物膜的危害 | 第11页 |
1.1.2 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 | 第11-13页 |
1.1.3 细菌生物膜耐药的机制 | 第13-15页 |
1.2 低温等离子体 | 第15-18页 |
1.3 等离子体灭活细菌生物膜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本论文设计思路 | 第19-21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第2章 等离子体和等离子体活性水灭活生物膜 | 第21-41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9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1-23页 |
2.1.2 实验药品及材料 | 第23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29-38页 |
2.3.1 等离子体灭活细菌及生物膜 | 第29-30页 |
2.3.2 等离子体活性水灭活生物膜 | 第30页 |
2.3.3 等离子体对生物膜内细菌细胞膜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4 等离子体对生物膜结构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5 胞外蛋白质、DNA、多糖含量的测量 | 第32-35页 |
2.3.6 等离子体活性诊断 | 第35-38页 |
2.3 讨论 | 第38-41页 |
第3章 等离子体联合抗生素灭活生物膜效果研究 | 第41-49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41-43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43-46页 |
3.2.1 金黄色葡萄球菌MIC、MBEC测定 | 第43页 |
3.2.2 等离子处理后MBEC浓度测定 | 第43-44页 |
3.2.3 等离子体联合抗生素杀灭生物膜效果 | 第44-46页 |
3.3 讨论 | 第46-49页 |
第4章 等离子体对皮肤感染创口愈合的影响 | 第49-58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9-51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51-56页 |
4.2.1 小鼠皮肤创口生物膜感染建模 | 第51-52页 |
4.2.2 皮肤创口组织细菌计数 | 第52-53页 |
4.2.3 皮肤创口愈合面积 | 第53-54页 |
4.2.4 皮肤创口愈合时间 | 第54-55页 |
4.2.5 组织学观察 | 第55-56页 |
4.3 讨论 | 第56-58页 |
第5章 等离子体活性水治疗腹腔感染效果研究 | 第58-65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60-63页 |
5.2.1 等离子体活性水毒性试验结果 | 第60-61页 |
5.2.2 肾组织细菌计数 | 第61-62页 |
5.2.3 肾组织切片 | 第62页 |
5.2.4 小鼠存活率 | 第62-63页 |
5.3 讨论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